欢迎访问《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今天是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皮肤微生态调节型产品的评价方法概述
    郑玉梅, 胡熔, 吴文海, 宋丽雅, 王闻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1): 1382-1390.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1.013
    摘要955)   HTML5)    PDF(pc) (1139KB)(930)   

    综述了皮肤微生态调节型产品的评价方法,包括体外和人体测试方法,用于指导相关产品的研发与评价。化妆品可以通过直接改变皮肤微生物数量、生长代谢、群落结构、群体效应或通过调节皮肤免疫反应、改善皮肤生理功能等方式调节皮肤微生态平衡。皮肤微生物的数量、生长代谢水平、群体效应、皮肤免疫反应状态等评价指标常采用体外法。皮肤微生物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和皮肤生理状态常采用人体测试法,并结合16S rRNA扩增子测序、ITS扩增子测序、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等高通量测序技术。不同评价方法评估的维度和优势不同,体外法更具有靶向性,条件易于控制,但模型过于简单缺乏活性;相比之下,人体测试法更具有全观性,更符合真实使用场景,但很难定性个体差异、产品使用与微生物组变化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在评价过程中采用体外和人体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互补不同评价方法的局限性,能为产品的效果提供更完整的证据链。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生物质颗粒的油包水(W/O)型Pickering乳液
    蒋伟杰,蒋航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5, 55 (2): 142-153.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5.02.002
    摘要87)   HTML9)    PDF(pc) (4494KB)(267)   

    鉴于油包水(W/O)型Pickering乳液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在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持续关注。目前的研究成果多聚焦于非生物来源的颗粒,此类颗粒在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因此,采用生物衍生颗粒作为乳化剂以制备W/O Pickering乳液已成为当前的热点方向。文章旨在对W/O Pickering乳液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更新。首先探讨了W/O 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机制以及颗粒特性对其的影响,如润湿性、浓度、大小和形状等。接着重点介绍了不同来源的生物质颗粒乳化剂的研究进展,涵盖了纤维素、淀粉、木质素、玉米醇溶蛋白、多酚晶体和三萜类化合物等。这些颗粒是构建“绿色”W/O Pickering乳液的理想乳化剂。最后进一步分析了基于生物质颗粒的W/O Pickering乳液在食品工业、多孔材料、界面生物催化和微生物培养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并强调了它们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中的重要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中国海参养殖现状与护肤功效研究进展
    赵楚杰,吴丽晴,何秋星,杨峥,叶吕阳光,原丽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5, 55 (2): 225-234.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5.02.012
    摘要58)   HTML5)    PDF(pc) (1228KB)(124)   

    海参是一种备受推崇的滋补食材,被誉为“八大海宝”之一。海参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抗肿瘤、抗氧化、抗凝血、抗病毒、抗疲劳、增强免疫、改善记忆和代谢调节等,尤其在护肤行业表现出显著的抗衰老、保湿、美白、抗皱、修复和抑制黑色素等功效。本文综述了海参在国内的养殖现状及其活性成分在护肤品中的应用,旨在为中国的护肤品和药用行业提供更多的原料和半成品,推动海参活性成分在产业中的发展,为热带海参养殖业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其快速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拟微绿球藻发酵肽的抗衰老作用研究
    杨婷,李华文,许训,郭红辉,邹堂斌,夏恩琴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8): 921-929.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8.006
    摘要83)   HTML8)    PDF(pc) (1364KB)(113)   

    探讨了拟微绿球藻发酵肽(FNPs)的提取、组成分析及其对果蝇体内抗衰老效果。与非发酵组相比,FNPs的多肽含量增加约100条,肽中的抗氧化位点显著增加。FNPs的最大吸收强度在258 nm处,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在果蝇实验中,经口干预后,5 μg/mL FNPs可使自然衰老的黑腹果蝇的平均寿命延长约13 天。同时观察到,在70~90日龄时,0.5,5和10 μg/mL的FNPs均可缓解因年龄引起的MDA、SOD和CAT等氧化应激指标的恶化,并将其提高到阳性组水平。结果表明,FNPs是潜在的缓解自然衰老引起的健康问题的生物活性成分,其资源丰富且易于获得,在作为新型抗氧化成分进行功能性食品开发或营养保健膳食制剂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基于体外水平的护肤功效研究
    王建, 范毓慧, 李丹凤, 程宁文, 李玲, 于玉凤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9): 1030-1038.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9.003
    摘要2506)   HTML25)    PDF(pc) (1489KB)(90)   

    基于体外水平探究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的护肤功效。首先通过不同温度对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进行处理,分析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随后通过检测其对弹性蛋白酶的抑制率、胶原蛋白酶的抑制率、人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含量、体外角质形成细胞活性氧(ROS)抑制作用及对角质形成细胞透明质酸(HA)、丝聚蛋白(FLG)和转谷氨酰胺酶1(TGM1)表达量的影响,评价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的体外护肤功效。结果显示,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在70 ℃以内能保持其稳定性良好。在护肤功效方面,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能够抑制弹性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的活性,促进人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含量上升。同时,其对体外角质形成细胞ROS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以增加角质形成细胞HA、FLG和TGM1的表达量。总之,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具有良好的体外护肤功效,本研究证明其具有潜在的紧致、抗皱、保湿及修护作用,是一种理想的化妆品原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氨基酸组合物护发功效及机理探究
    范加谊, 喻文莘, 卞筱颖, 岳岭佳, 王靖, 常宽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9): 1059-1068.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9.006
    摘要2480)   HTML12)    PDF(pc) (1856KB)(88)   

    为了研究氨基酸组合物对损伤头发的修护功效,通过拉伸测试、梳理测试等方法评价了氨基酸原料对于发丝的修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测试中氨基酸组合物原料可以使屈服区拉力提升29.4%,使头发的梳理功分别下降22.4%(干梳)、18.1%(湿梳)。通过谱学表征以及荧光渗透试验和应力松弛试验的结果,可以认为氨基酸组合物通过渗透进入发丝的方式,修护其中被破坏的化学键、提高分子间作用力从而达到增韧的效果,并使得发丝脂质向头发表面聚集,对头发表面性质起到修护效果,改善了头发的梳理性,特别是对烫发染发导致的受损头发具有显著的修护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油相组成对W/O型Pickering乳液稳定性和流变性能的影响
    张聚媛,台秀梅,刘慧民,马晓原,高续,罗毅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8): 879-886.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8.001
    摘要736)   HTML35)    PDF(pc) (2395KB)(85)   

    以二甲基甲硅烷基化硅石为乳化剂,采用均质乳化法制备W/O型Pickering乳液,通过偏光显微镜、表面张力仪、接触角测量仪和流变仪研究了油脂的极性、流变改性剂对W/O型Pickering乳液稳定性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非极性油脂,极性油脂制备出来的W/O型Pickering乳液液滴更小,稳定性能更优,其中霍霍巴油制备的Pickering乳液粒径分布较窄,形状均一,稳定性好;添加流变改性剂后,Pickering乳液的粒径有一定的下降,常温稳定性和低温稳定性均有小幅度提升,对于不同的油脂,与之结构上存在相似性的流变改性剂对粒径的降低及稳定性的提高效果较好。不同油脂制备的W/O型Pickering乳液均为非牛顿流体,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Pickering乳液的黏度降低,并且所有Pickering乳液的弹性模量(G')高于黏性模量(G"),均为凝胶乳液,线性黏弹区为0.001%~0.100%,添加流变改性剂后,Pickering乳液的黏度上升,剪切稀化现象基本不变,但线性黏弹区增大,可能与Pickering乳液的粒径和油水界面能的变化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油性敏感皮肤发生机制及干预护理初探
    况昕珏,付媛媛,陈显才,陈勇,刘有停,易帆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8): 988-996.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8.014
    摘要562)   HTML13)    PDF(pc) (1734KB)(83)   

    随着现代不良生活习惯的普遍发生、环境污染的加剧,油性敏感皮肤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但确切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晰。本文回顾了油性敏感皮肤的定义及特征,综述了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包括皮脂腺分泌过多、表皮屏障功能降低、皮肤微生态失衡、炎症反应、神经与血管高反应等,并深入分析不同发生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这些机制,探讨了油性敏感皮肤的一系列干预护理建议,包括与干性敏感皮肤的护理差异、护肤品功效选择、生活习惯调整,有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科学有益的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酵母菌/锌发酵产物在头皮护理中的功效研究
    尤孝鹏, 彭宁, 陈智仙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9): 1099-1105.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9.011
    摘要71)   HTML5)    PDF(pc) (2392KB)(78)   

    从人体安全性、控油去屑功效、毛囊养护等方面初步认识酵母菌/锌发酵产物在头皮护理方面的功效。通过人体斑贴试验测试酵母菌/锌发酵产物的人体安全性;使用体外SZ95细胞模型研究酵母菌/锌发酵产物的控油功效,并使用qRT-PCR法验证油脂分泌相关基因SREBP-1c,PPARG和PI3K的表达;采用分光光度法测试酵母菌/锌发酵产物对5α-还原酶的抑制率;通过人体功效测试和离体毛囊模型分别研究酵母菌/锌发酵产物对头皮油脂的抑制效果和对毛囊的养护作用。结果表明:5%含量的酵母菌/锌发酵产物对人体安全隐患较小;0.8%~1.5%含量的酵母菌/锌发酵产物均可显著抑制5α-还原酶的活性;0.5%~2.0%含量的酵母菌/锌发酵产物均可显著抑制体外SZ95细胞油脂的分泌,并显著下调与油脂分泌相关基因SREBP-1c和PPARG的表达,1.0%、2.0%含量的酵母菌/锌发酵产物可显著抑制PI3K的表达;5%含量的酵母菌/锌发酵可显著降低头皮油脂分泌量,并具有改善毛囊周期和促进毛干增长的作用。因此,酵母菌/锌发酵产物具有一定头皮护理功效,在控油、改善毛囊健康、促进毛干生长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皮肤微生态与微生态护肤品
    赵化冰, 李颖甜, 王熙函, 黄正梅, 路福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5, 55 (3): 390-398.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5.03.015
    摘要90)   HTML15)    PDF(pc) (1358KB)(78)   

    皮肤微生物组及其生存环境共同构成了皮肤微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的屏障作用。微生物组是皮肤微生态系统的核心,其通过介导物理屏障、化学屏障以及免疫屏障的相互作用,维持着皮肤稳态。日常使用护肤品已成为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其对皮肤微生态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本文综述了护肤品中可能影响皮肤微生态的各类因素,从共性影响、有害影响、有益影响、不确定性影响几个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微生态护肤品的研发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常用表面活性剂泡沫性能的研究
    周焱富, 王旭光, 王飞飞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5, 55 (1): 26-33.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5.01.003
    摘要137)   HTML16)    PDF(pc) (1948KB)(77)   
    选取了10种常用表面活性剂,比较了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使用DFA100动态泡沫分析仪研究了其泡沫体积、泡沫密度和泡沫稳定性等性质,并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来阐明泡沫特性各个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具有最优的起泡性;椰油酰谷氨酸二钠和椰油酰氨基丙酸钠的泡沫最绵密;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和椰油酰谷氨酸二钠的泡沫形态稳定性和泡沫密度稳定性最好,最差的为辛酰/癸酰氨丙基甜菜碱,而泡沫体积稳定性最好的是辛酰/癸酰氨丙基甜菜碱。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越低,产生的泡沫会越绵密;泡沫越丰富,泡沫含液量会越大;初始泡沫密度越大,泡沫体积的坍塌会越快;排液速率越大,泡沫数量的减少会越快。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经皮应用水飞蓟提取物的抗衰老作用评价
    何美玲,范丽敏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8): 981-987.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8.013
    摘要91)   HTML7)    PDF(pc) (1646KB)(76)   

    经皮应用水飞蓟提取物(Silybum marianum extract,SME),研究SME对D-半乳糖(D-galactose,D-gal)诱导的皮肤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将小鼠分为6组,连续6周背部皮下注射D-gal (1 g/ (kg·d))诱导皮肤衰老小鼠模型。检测各组小鼠的体重、皮肤含水量、皮肤氧化应激指标、HYP和HA水平。采用HE染色评价了小鼠皮肤损伤。采用RT-qPCR检测了小鼠皮肤中collagen Ⅰ、collagen Ⅲ、MMP-1和MMP-3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了小鼠皮肤中Nrf2(细胞核)、Keap1和HO-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经皮应用3个剂量的SME均升高了D-gal诱导的皮肤衰老小鼠的皮肤含水量,减轻了皮肤损伤,升高了SOD、CAT和GSH-Px水平,降低了MDA水平,升高了HYP和HA水平,升高了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了MMP-1和MMP-3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了Nrf2(细胞核)和HO-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了Keap1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抑制剂ML385抑制了Nrf2途径的激活并减弱了SME的抗衰老作用(P<0.05)。本研究表明,经皮应用SME对D-gal诱导的皮肤衰老小鼠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Nrf2途径介导了SME的抗衰老作用。综上,SME有望成为一种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抗衰老天然产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基于毛囊生长周期机制评估防脱化妆品功效的研究进展
    张嘉琪, 万可宁, Ranjit Kaur Bhogal, 浦铭铭, 顾佳音, 盘瑶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2): 1504-1514.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2.013
    摘要140)   HTML7)    PDF(pc) (9295KB)(74)   

    近年来,受到脱发困扰的人群数量持续增加并向年轻化发展,消费者对防脱发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日渐增多,国内外对防脱发功效原料和产品的研发越来越重视。然而,针对防脱发化妆品功效评估和功效成分的测试方法尚无统一标准,因此亟待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用于衡量防脱发化妆品功效。本文从毛发的基本结构和毛囊的生长周期出发,梳理了调控毛囊周期的相关信号分子、信号通路和反馈机制,为防脱发活性成分的作用机理和功效验证,以及防脱发产品的功效评估的相关方法和技术提供了基本理解,并基于正常毛发周期的变化提出了减少和延缓脱发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化妆品策略。本文旨在基于毛囊生长周期机制为防脱发功效原料和产品的功效评估提供建议,从而为未来防脱发功效原料和产品研发提供参考标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4-己基间苯二酚的美白功效及新作用机理探讨
    顾学兰, 张红, 肖雪, 周壮, 瞿珏, 施奕冰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2): 1437-1446.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2.005
    摘要2230)   HTML18)    PDF(pc) (7450KB)(73)   

    文章旨在系统评价4-己基间苯二酚(4-HR)的皮肤美白功效,并探索其新的作用机理。临床测试以祛斑美白化妆品功效原料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为指南,开展了一项为期8周、安慰剂对照的人体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精华露中添加0.4% 4-HR能显著提高皮肤ITA°值,降低皮肤黑色素含量。表面涂抹等量4-HR能明显提高体外重组3D黑素模型的表观亮度,显著减少黑色素含量。基于角质细胞的转录组学分析提示被4-HR影响表达的基因除参与皮肤发育过程、角质化过程,还影响氧化活性调控、细胞自噬功能等。进一步体外研究证明,4-HR能够抑制蓝光诱导的活性氧水平,减轻角质形成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在人角质-黑素细胞共培养模型中,4-HR不仅能降低黑素含量,同时还能明显提高细胞自噬标记物LC3表达。加入自噬抑制剂氯喹后,4-HR对黑色素含量的抑制作用也随之显著降低。研究表明,添加0.4% 4-HR的精华露具有良好的美白功效,4-HR可能以减轻氧化应激、调节细胞自噬功能的新作用机理而起到美白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化妆品底妆体外测试评价方法建立
    萧可荧,蔡佳静,訾慧敏,王飞飞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8): 939-946.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8.008
    摘要80)   HTML9)    PDF(pc) (1863KB)(73)   

    选取7款市售底妆类产品进行实验,从4个维度——遮瑕度、暗沉度、抗迁徙性、抗水抗汗抗皮脂,探讨了底妆体外测试的评估方法。遮瑕度和暗沉度实验部分均使用自动涂膜机将测试的底妆样品涂布均匀,采用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遮盖率及底妆的色泽表征值(ΔL, Δa, Δb)进行测定;结果得出样品E1的遮盖率为90.98 cr,遮瑕度最高;样品D2的ΔL值为-2.73变化最大,暗沉度最高;结合消费者上妆测试评分来进一步验证,整体分值结果与体外测试结果一致。利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 6.0分析黑胶带上蹭下的粉体量,通过计算总面积比较出样品的抗迁徙性:样品E1<样品D2<样品E2<样品F<样品B1。结合接触角测量仪,测量出去离子水、人工汗液、人工皮脂在样品表面的接触角大小,样品B1和D2与去离子水和人工汗液的接触角大于90°表现为疏水疏汗;所有样品的接触角都小于90°表现为亲油性,其中样品E1和样品F表现为相对亲油性较低,接触角分别为40.8°和40.0°。采用现有文献测试的抗水抗汗抗皮脂测试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大体上相符。结果表明,4种采用仪器科学测量的方法都具有可实行性和依据性,为底妆评估提供了简便且科学的测试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相转化及其优异的抗炎生理活性
    张婉萍, 顾宜婷, 李旭艳, 孙志勇, 魏春红, 张冬梅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1): 1289-1297.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1.001
    摘要1919)   HTML17)    PDF(pc) (1353KB)(73)   

    含有碳酸(H2CO3)的护肤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二氧化碳(CO2)转化为H2CO3的过程并不稳定,H2CO3护肤的作用机理也尚未得到明确证实。本文对CO2在不同温度、pH值和压力条件下的水合-溶解行为进行了研究。此外,基于CO2水合转化现象,研究了CO2水合物对巨噬细胞(RAW 264.7)的炎症效应。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会减弱CO2的水合作用,而pH值和压力的升高都会促进CO2水相转化。当pH值小于6时,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当pH值在6~7之间时,提示溶液是H2CO3和HCO3-的混合物。当pH值在7~9之间时,它们主要生成HCO3-。当pH值大于9时,CO2的溶解度主要转化为CO32-。此外,CO2还能通过抑制p38蛋白的磷酸化来抑制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CO2水合物抑制了促炎因子IL-6、TNF-α的表达,并上调了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此外,CO2水合的抗炎分子机制是通过抑制p38的磷酸化来抑制MAPK信号通路。研究了CO2的水合溶解行为,这项研究揭示了CO2水合物的抗炎生物效应,为CO2护肤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用支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超声辅助酶法降解枳实果胶及其衍生物抗氧化性能
    钱伟,阳斌,邵博,万力,周军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8): 947-955.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8.009
    摘要37)   HTML2)    PDF(pc) (1440KB)(72)   

    采用超声辅助酶法对枳实果胶进行降解,获得枳实果胶降解衍生物。以抗氧化活性为指标,考察了超声预处理时间、酶种类、酶添加量等因素对枳实果胶降解衍生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利用滴定法、凝胶色谱法和红外光谱等技术分析了枳实果胶降解衍生物中半乳糖醛酸含量、分子量分布以及结构特性,以验证果胶降解衍生物抗氧化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当果胶酶作为降解酶,酶用量为6 000 U/g,超声预处理时间为20 min时,制备的枳实果胶降解衍生物的抗氧化活性最佳,此条件下其质量浓度为3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62.94%,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2.67%,还原能力为0.962 7,与未降解的枳实果胶相比,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枳实果胶降解衍生物中半乳糖醛酸含量随降解工艺的不同存在明显差异,且半乳糖醛酸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此外,枳实果胶降解衍生物分子量更低,且甲氧基含量也明显降低,但降解过程并没有改变果胶的吡喃糖结构。研究结果为枳实果胶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多重乳液在护肤类化妆品上的应用
    朱春芳, 李俊彪, 谢珍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0): 1243-1250.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0.012
    摘要1793)   HTML7)    PDF(pc) (6540KB)(71)   

    多重乳液在化妆品配方工艺中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乳化体系,其具有提升化妆品功效成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改善传统乳状液的肤感、实现功效成分的协同包载及缓释等性能,在化妆品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是化妆品乳化体系的研究热点。在配方设计及实践应用中,多重乳液结构复杂,稳定性较差,制备难度大,生产工艺应用要求高,因此在化妆品实际生产过程中未被广泛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多重乳液结构,阐述多重乳液的制备方法及稳定性影响因素,为解决多重乳液的稳定性问题提供思路,最后概述了不同类型多重乳液在护肤类化妆品上应用,展望多重乳液应用前景,旨在为多重乳液在护肤类化妆品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支链扩展表面活性剂与两性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性能
    曾小丁, 郑延成, 张国庆, 曾令迟, 穆健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2): 1405-1413.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2.001
    摘要2157)   HTML14)    PDF(pc) (6684KB)(67)   

    以2-己基-1-癸醇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嵌段聚醚磺酸盐类扩展型表面活性剂(IC16P6E6S),评价了IC16P6E6S的溶解性和表面性能,并分别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两性表面活性剂羧基甜菜碱(HAB)进行复配,探讨了混合比对流体力学直径以及界面性能的影响,测试了二元体系的乳化性能、吸附性能以及岩心驱油效果。结果表明,IC16P6E6S在蒸馏水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1 mmol/L,γcmc为28.53 mN/m。IC16P6E6S与HAB、CTAB有较强的协同作用,能有效降低界面张力。n(IC16P6E6S) ∶n(HAB)=1∶1和n(IC16P6E6S) ∶n(CTAB)=1∶3混合体系分别在1%~7% NaCl和3%~7% NaCl盐度范围内将界面张力保持在超低(10-3 mN/m数量级)和低界面张力(10-2 mN/m数量级)范围。随着盐度的增加,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形成的乳液经历从Winsor Ⅰ到Winsor Ⅲ再到Winsor Ⅱ的相转变过程,IC16P6E6S/HAB复配体系较IC16P6E6S/CTAB混合体系能够产生更多的中相乳液,乳液体系更稳定,油增溶量高达43 mL/g,同时具有较好的抗吸附性能;与水驱相比,其降压率可达到25.00%,采收率提高11.75%,说明IC16P6E6S/HAB复配体系更有利于低渗透储层的降压增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生物润滑用聚合物材料研究进展
    侯仕达, 彭平, 刘远康, 颜静, 闫毅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5, 55 (1): 12-25.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5.01.002
    摘要129)   HTML8)    PDF(pc) (3335KB)(66)   

    生物体不同组织维系正常的生理功能离不开天然润滑剂对组织摩擦界面的润滑作用。当组织界面因各种因素导致润滑功能丧失时,即需要依靠功能性外源润滑材料提供润滑功能。本研究在详细介绍天然润滑剂的种类及生物界面润滑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不同组织摩擦界面的润滑策略和聚合物润滑材料构建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用于皮肤保湿润滑、关节软骨润滑、黏膜润滑、抗组织粘连和医用导管润滑等聚合物材料的作用机理、润滑性能和兼具的生物学功能,强调了这些聚合物材料在降低组织摩损和促进受损组织修复方面的独特贡献。此外,还对聚合物润滑材料的功能性优化和应用开发进行了前瞻性展望,希望为聚合物材料在生物组织界面润滑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基于两亲性Janus-SiO2颗粒制备高稳定性O/W型Pickering乳液
    张可可, 邹欢金, 樊晔, 张永民, 刘雪锋, 方银军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5, 55 (3): 271-278.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5.03.001
    摘要106)   HTML38)    PDF(pc) (8248KB)(65)   

    采用Pickering乳液模板法以亲水性二氨基硅烷和疏水性辛基硅烷制备Janus-SiO2纳米颗粒,红外、热重、接触角和Zeta电位结果表明氨基硅烷和辛基硅烷分别成功接枝在SiO2颗粒表面。以Janus-SiO2颗粒稳定Pickering乳液,当均质强度为15 000 r/min、Janus-SiO2颗粒质量分数为1.0%、水油体积比5∶5时乳化效果最佳,液滴平均粒径约为56.6 μm;且该Janus-SiO2颗粒可制备高内相乳液并具有低能乳化及油相普适性。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乳液可在室温下稳定两个月以上并且在4~90 ℃环境下保持稳定;在水相pH较低或较高以及高质量浓度NaCl下均可成乳,表明该乳液具有优异的耐酸碱性和耐电解质性,同时随着电解质质量浓度的增加乳液黏度有所增大。基于该Janus-SiO2颗粒制备的O/W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高温、高电解质条件下在油污清洗方面具有潜在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O/W/Si多重防晒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张婉萍, 周率, 高子豪, 朱海洋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2): 1447-1455.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2.006
    摘要112)   HTML11)    PDF(pc) (7547KB)(64)   

    为解决防晒乳液中有机防晒剂带来的油腻感和刺激性风险,文章使用包覆了有机防晒剂的固体脂质纳米粒,通过两步乳化法制备了外油相为硅油,内油相为有机防晒剂的O/W/Si多重防晒乳液;分析了外硅油相体积比、W/O乳化剂用量、无机盐对乳液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深入研究了不同类型防晒乳液的体外防晒性能、抗水性及防晒剂皮肤渗透性能的不同。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含有22.5%的外硅油相、2.5%的乳化剂及0.2%的NaCl所制得的O/W/Si多重防晒乳液稳定性最佳;O/W/Si多重防晒乳液的SPF值和抗水性略高于W/O防晒乳液,但显著高于O/W防晒乳液;对比于W/O防晒乳液,O/W/Si多重防晒乳液中有机防晒剂的体外经皮渗透率降低了约60%,具备更高安全性,展现了在防晒化妆品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三七根提取物的表面活性及其复配体系的性能研究
    刘继涛,王雨茜,杨玄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8): 974-980.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8.012
    摘要68)   HTML9)    PDF(pc) (1597KB)(64)   

    对三七根提取物的表面活性和复配增效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七根提取物在25 ℃的cmc为0.1 g/L,对应的γcmc为43.67 mN/m。在盐度质量分数范围为0%~1%,其表面活性随盐度的增加而增加。在pH范围为4.0~8.0时,三七根提取物的表面张力随pH的降低而降低。根据Rosen理论推算出三七根提取物与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月桂酸酯(Tween 20)的最佳复配质量比为4∶1,二元复配体系形成胶束的能力比理论结果增效41.18%。乳化力测试结果显示,三七根提取物与Tween 20复配后的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均与单一使用Tween 20接近,表明三七根提取物与Tween 20的复配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能力。而三七根提取物对Tween 60无协同增效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海上高含水油田用无机复合调驱剂实验研究
    于萌, 徐国瑞, 李翔, 郑玉飞, 冯轩, 杨劲舟, 刘丰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1): 1307-1312.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1.003
    摘要1906)   HTML8)    PDF(pc) (1429KB)(62)   

    针对海上碳酸氢钠水型的高含水油田,以硅酸钠和氯化钙为主剂、聚羧酸分散剂和乳液聚合物为助剂制备了环保型无机复合调驱剂,并研究了聚羧酸分散剂类型和乳液聚合物质量浓度对调驱剂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聚羧酸分散剂的酸醚比为3.7、分子量为23 800时,聚羧酸分散剂和无机颗粒表面的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作用相互促进,可达到有效分散效果。配合使用低质量浓度乳液聚合物(500 mg/L),形成的无机复合调驱体系可进一步增强体系的黏度和强度,初始黏度从1.1 mPa·s提升至5.4 mPa·s。封堵实验表明,无机复合调驱剂能够大幅度增加流动阻力,封堵率可达82.3%。该无机复合调驱剂可实现在线注入,具有快速分散、深部调驱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在海上及其他作业空间受限的高含水油田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与经典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梁馨支, 孙婷, 叶馨遥, 王宇凯, 白亮, 李洪光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0): 1155-1165.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0.002
    摘要2083)   HTML10)    PDF(pc) (9356KB)(62)   

    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因其良好的表面活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扩展其下游应用空间,开发复合表面活性剂配方,文章将一种寡聚醇聚醚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与经典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磺酸盐和醇醚磷酸盐)复配,详细探究了二元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混合吸附参数和混合胶束参数。随后围绕精选的复配比例,对二元表面活性剂的分散(泡沫、乳液、悬浮液)性能在常见模型体系中进行了初步探究,为聚醚硅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应用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消费者评价方法在敏感肌适用面霜中的应用
    齐荣, 程党党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5, 55 (4): 464-471.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5.04.008
    摘要70)   HTML13)    PDF(pc) (1343KB)(60)   

    为了探究敏感肌适用面霜的偏好方向,筛选市售5款人气敏感肌适用面霜产品,通过9点喜好标度、Rate-all-that-apply (RATA)、Ideal profile method (IPM)等多种消费者研究方法从产品喜好度、理想产品、产品特征和情绪赋值等方面进行消费者测试,从多个维度对测试产品进行分析探究。结果表明,契合调查目的从而针对性地选择适用的消费者调查方法并且通过多种方法的结合应用,可以获得较为完整的敏感肌适用面霜开发思路。另外相比常规的消费者喜好度研究,当下消费者较为关注的产品概念、情绪赋值方面的评价也体现出较好的应用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基于蜡酯型乳化剂的液晶结构乳状液的制备研究及应用性能表征
    沈玲华, 庄洁, 张瑾, 张倩洁, 张婉萍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1): 1320-1329.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1.005
    摘要1793)   HTML7)    PDF(pc) (8722KB)(59)   

    研究了制备工艺和配方组成(油脂、多元醇、流变调节剂和离子性成分)对蜡酯型乳化剂液晶结构形成的影响,并对其液晶结构乳状液进行了相关的应用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一罐法制备乳液更有利于该乳化剂配方体系液晶结构的形成。该乳化剂与植物油脂相溶性较好,乳化能力较佳,对于植物来源酯类油脂,遵循油水界面张力越小,乳化效果越佳,越有利于液晶结构形成的规律;甘油的添加能使体系保持最初优异的液晶结构及其稳定性,但1,3-丁二醇会由于其氢键与水形成的水合基团扰乱界面膜分子排列,从而使体系的液晶结构完整性及稳定性有所降低;离子性成分的添加可通过增加乳化剂紧密排列来明显增强体系的液晶结构;天然流变调节剂的加入,如AX和Tara,可以增强体系液晶结构的高温稳定性,而卡波类可增强其低温稳定性。同时,通过对液晶结构乳状液应用性能的研究发现,使用蜡酯型乳化剂制备得到的液晶结构乳状液保湿性能明显优于普通结构乳状液,且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毛囊与头皮问题及其对策
    刘峰, 韩婷婷, 贾庆文, 杨素珍, 胡志娟, 孙倩倩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0): 1251-1259.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0.013
    摘要90)   HTML8)    PDF(pc) (7516KB)(58)   

    毛囊是头皮上的微小上皮器官,其结构复杂并且具有周期性。毛囊在头皮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个毛囊都是一个独立的毛发生产工厂,健康的毛囊对于头皮和头发的良好维持起到关键作用,而且毛囊是不可再生的。当毛囊受到遗传、雄激素、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萎缩或者堵塞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头皮问题。目前国内外与毛囊生物学相关的研究较广泛,然而将各种头皮问题与毛囊相联系的报道却很少。文章主要综述了各类头皮问题如头皮屑、雄激素脱发、毛囊炎等的发生与毛囊的相关性,从毛囊的角度总结各种头皮问题的发生机制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油水混相泡沫排液行为的研究
    许豪,燕永利,刘辉,贺炳成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5, 55 (2): 154-161.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5.02.003
    摘要62)   HTML5)    PDF(pc) (1927KB)(58)   

    油水混相泡沫在食品、采油、化妆品等工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对于油水混相泡沫的报道多数集中于探讨油水混相泡沫的形成和稳定性,关于其排液行为的报道并不多见。文章分别采用十二烷和煤油作为油相与水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入质量分数为0.125%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制备油水混相泡沫,通过研究其发泡体积、半衰期、表观黏度、微观泡沫结构以及自由排液时电导率、排液体积、排液速率和粒径的变化,以揭示油水混相泡沫排液过程中各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各油水体积比(1∶9~5∶5)下的油水混相泡沫均具有非牛顿流体的剪切变稀性质;相比于纯水相泡沫,油水混相泡沫的泡沫综合性能较差但携液能力较强,且随着油水体积比的增加,油水混相泡沫的排液速率减小、携液能力增强;油水混相泡沫的排液行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重力作用主导快速排液阶段、连续相黏度主导的缓慢排液阶段和油滴阻塞作用主导的截流排液阶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阿魏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邓诗雨, 金建明, 吴华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2): 1489-1496.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2.011
    摘要2039)   HTML8)    PDF(pc) (7103KB)(57)   

    阿魏酸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酚类化合物,其主要来源是从植物中提取,另外也可以通过生物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得到。而生物合成阿魏酸是最有前景的工业生产方法。在化妆品应用中,阿魏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阿魏酸常作为美白功效成分,其通过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以减少黑色素的生成。阿魏酸也可以作为抗氧化剂,它能消除细胞自由基、抑制ROS的产生、参与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和调节抗氧化酶活性而发挥抗氧化作用。阿魏酸也具有很好的防晒功效,通过吸收紫外线,抑制UVB诱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活性来减少紫外辐射造成的皮肤伤害;阿魏酸也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具有保护作用。阿魏酸还能有效延缓衰老,主要通过降低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活性来抑制透明质酸的降解,诱导前胶原和透明质酸的合成而发挥功效。阿魏酸对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等皮肤炎症性疾病的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通过抑制多种炎症因子和细胞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阿魏酸也具有广谱的抗菌效果,其作用机制是破坏细菌和真菌细胞膜,导致细胞质膜渗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另外,阿魏酸还能促进皮肤伤口愈合和再生。但阿魏酸相对比较差的稳定性限制了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在0.5 mol/L H2SO4中对45#碳钢的缓蚀性能研究
    原梦颖, 王德华, 楠惠开, 耿涛, 刘弘毅, 朱海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0): 1145-1154.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0.001
    摘要2802)   HTML18)    PDF(pc) (7806KB)(56)   

    以三聚氯氰、正己胺/正辛胺/十二胺、乙二胺、N, N-二甲基-1, 3-丙二胺、溴乙烷为原料,合成了3种不同疏水链长度的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Cm-2-Cmm=6,8,12),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高分辨质谱(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表面张力法研究合成的3种不同疏水链长的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C6-2-C6,C8-2-C8和C12-2-C12)的表面活性;采用静态失重法、电化学阻抗、动电位极化和量子化学方法研究其在0.5 mol/L H2SO4溶液中对45#碳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疏水链碳数从6增加到12,3种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从0.059 mmol/L降低到0.013 mmol/L,pc20值从1.23增加到1.89;电化学阻抗结果表明,同一浓度下,缓蚀率随疏水链亚甲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在0.5 mol/L H2SO4溶液中,对碳钢均有较好的缓蚀性能,当C12-2-C12浓度为0.2 mmol/L时,其对45#碳钢的缓蚀率可达95.03%;动电位极化结果表明,3种表面活性剂都是以抑制阴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3种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地吸附在碳钢表面。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洋甘菊总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传茂, 邱志, 王枫亮, 林盛杰, 邓慧, 李映伟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9): 1039-1049.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9.004
    摘要78)   HTML10)    PDF(pc) (1477KB)(56)   

    通过优化洋甘菊总黄酮的提取和分离纯化工艺,研究了先用超临界CO2去除洋甘菊脂溶性成分,再结合超声辅助提取洋甘菊总黄酮,用大孔树脂对洋甘菊总黄酮进行分离纯化,并对洋甘菊总黄酮成分进行了分析及表征。得到超临界CO2去除洋甘菊脂溶性成分的较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0 ℃、萃取时间60 min、萃取压力25 MPa,洋甘菊除脂率为8.66%;超声辅助提取洋甘菊总黄酮的较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15 min、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25 (g∶mL)、超声功率200 W,总黄酮提取率为4.25%;选用AB-8树脂,纯化后洋甘菊总黄酮的纯度由6.04%提高到52.25%,而不结合超临界CO2萃取法的单一超声辅助提取法采用同样纯化工艺后洋甘菊总黄酮的纯度仅为25.47%。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的结合工艺能更加高效提取洋甘菊总黄酮,并能降低洋甘菊总黄酮的气味,纯化后的洋甘菊总黄酮可较好的清除DPPH及ABTS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二氧化硅包载对维生素C稳定性提高的研究
    石美玲, 陈娟博, 李皓, 黄员琴, 张启清, 曾飒, 孟涛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9): 1015-1022.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9.001
    摘要3136)   HTML15)    PDF(pc) (2190KB)(55)   

    针对化妆护肤用品中亲水活性成分维生素C(Vc)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二氧化硅负载Vc(Vc@SiO2)并通过硅烷改性(Vc@s-SiO2)分散在辛酸/癸酸甘油三酯(GTCC)油相体系中提升其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Vc负载于二氧化硅中,包封率为68.2%、载药率为13.6%;改性后Vc@s-SiO2表面疏水,接触角由33.6°增大为130.7°;分别在紫外光照射和50 ℃下静置时,Vc@s-SiO2相较于游离Vc能相应提高11.4倍和27.7倍相对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二氧化硅负载Vc并分散于GTCC中能够隔绝水和氧等不利因素,降低活性损失,提高Vc的稳定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纳米SiO2表面改性稳定非水相泡沫的实验研究
    姚思齐,燕永利,张随望,陈钰,贺炳成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8): 903-910.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8.004
    摘要546)   HTML7)    PDF(pc) (2760KB)(55)   

    非水相泡沫在石油开采、功能材料、日用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非水相泡沫的研究进展影响着相关行业的发展。然而,由于其自身的界面张力和介电常数较低,致使发泡难度较大。为解决非水相体系发泡困难的问题,文章通过制备纳米SiO2颗粒,经TEM,FT-IR及XRD对颗粒进行表征,采用3-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对纳米SiO2颗粒润湿性进行调控,研究纳米SiO2颗粒对非水相溶剂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GPTMS改性后,颗粒的接触角范围扩大至34.7°~116°之间;且能有效降低不同溶剂的表面张力并增加溶剂体系的黏度;当颗粒质量分数为7%,粒径为10 nm时,非水相产生的泡沫体积随纳米SiO2颗粒接触角的增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泡沫稳定性随纳米SiO2颗粒接触角的增大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在甲酰胺体系中,当颗粒接触角为92.3°时,泡沫体积最高可达到12 mL,泡沫稳定时长可达63 d;在乙酸苄酯体系中,当颗粒接触角为79.5°时,泡沫体积最高可达到7 mL,泡沫稳定时长可达47 d;在癸烷体系中,当颗粒接触角为60.3°时,泡沫体积最高可达到4 mL,泡沫稳定时长可达8 d。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重组弹性蛋白的表征及在紫外诱导皮肤光老化过程中的作用
    张娅, 周浩, 王蓉, 侯增淼, 黄文涛, 杨鹭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9): 1106-1116.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9.012
    摘要76)   HTML2)    PDF(pc) (1459KB)(55)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重组弹性蛋白工程菌,再利用发酵纯化技术得到重组弹性蛋白,并经氨基酸N端测序、分子量测定、氨基酸组成、蛋白纯度分析、内毒素含量测定及其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分析对其进行表征鉴定。通过测定重组弹性蛋白对L929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粘附能力和细胞活力影响,以及在中波紫外线(UVB)诱导L929细胞光老化模型中,考察重组弹性蛋白对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Ⅲ)、弹性蛋白(Elastin)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探究重组弹性蛋白在UVB诱导皮肤光老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获得的重组弹性蛋白与天然弹性蛋白二级结构相似;在0.1 mg/mL质量浓度下无细胞毒性且具有一定的细胞活力,显著促进L929细胞的粘附和增殖。此外,重组弹性蛋白可通过下调UVB辐射后L929细胞内MMP-1转录水平,提高细胞中的Collagen Ⅰ,Collagen Ⅲ和Elastin表达,对UVB诱导的L929细胞光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显著提升L929细胞的存活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洗涤剂中的应用性能
    严羽欢,潘鹤潮,鲍红洁,赵建红,何一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8): 930-938.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8.007
    摘要74)   HTML12)    PDF(pc) (2986KB)(54)   

    分别利用凝胶色谱仪、表面张力仪和激光粒度仪表征了聚醚-聚丙烯酸/酯高分子表面活性剂HS-PA的分子量、表面张力以及胶束聚集体的粒径分布。并考察了HS-PA在分别以LAS/AES/AEO9为主表面活性剂的非结构型/结构型洗涤剂中的增稠性能、去污性能、液晶形态、悬浮性能以及流变行为。性能表征结果表明:HS-PA的重均分子量为4 244,临界胶束浓度为3×10-7 mol/L,平衡表面张力为42.06 mN/m;当HS-PA分别与LAS、AES、AEO9形成混合胶束时,聚集体的平均粒径增大;在非结构型洗涤剂中的应用测试结果表明:HS-PA对LAS/AES/AEO9为主表面活性剂的配方均有提升黏度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改善洗涤剂在JB03皮脂污布上的去污力;在结构型洗涤剂中的应用测试结果说明:HS-PA将有助于LAS/AES/AEO9体系形成球形层状液晶,且HS-PA用量越多,AES体系的液晶数量越多;离心结果表明,含HS-PA的结构型洗涤剂具有稳定悬浮微胶囊的能力;经旋转流变仪测定,HS-PA可提高LAS配方体系的屈服应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P7脂肽的合成工艺与生物活性研究
    张文杰, 石峰, 咸瑞卿, 董玉香, 郭凯, 姬胜利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9): 1050-1058.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9.005
    摘要54)   HTML4)    PDF(pc) (1857KB)(53)   

    对P7脂肽的合成工艺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固相多肽法(SPPS)和疏水载体辅助液相法(LPPS)人工合成P7脂肽;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将合成的化合物与受体蛋白(3OCG)进行对接;采用MTT法与Griess试剂法检测P7脂肽的生物毒性和抗炎活性。成功合成P7脂肽并对其进行质谱表征;SPPS法与LPPS法的收率分别为34.45%和66.31%,物料消耗量分别为129.12和83.08 g,废液产生量分别为7.12和3.38 L,PMI分别为30.81,10.29,E-因子分别为1 700.62,419.70;分子对接结果表明,P7脂肽与p38蛋白激酶(3OCG)的对接结合能最小,GHK分子与残基ARG67、LYS53和GLY36形成氢键,P7肽与残基ALAA34、TYRA35、THRA185形成氢键,P7脂肽与残基ARGA70、ARGA189、TYRA35、ARGA67、ASNA155、ASPA168形成氢键并与残基存在范德华力、pi-烷基、C-H键等相互作用力;P7脂肽在32 μmol/L浓度以内无生物毒性;不同浓度的P7脂肽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NO的释放具有很好的下调作用。通过对P7脂肽的合成研究,表明LPPS法的总体收率比SPPS法收率高且物料消耗量及“三废”产生量少,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分子对接与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设计合成的P7脂肽具有良好的抗炎抗骨质疏松活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含硼共聚物:一类环保型润滑油添加剂
    薛华, 梁逢春, 杨维利, 贺群, 蔡美荣, 周峰, 卜伟锋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5, 55 (1): 1-11.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5.01.001
    摘要143)   HTML20)    PDF(pc) (1769KB)(53)   

    随着人们对限制有害排放的日益关注,开发无硫、无磷的绿色润滑油添加剂已变得极为必要。虽然硼基小分子化合物作为绿色润滑油添加剂已被广泛研究,但其大分子类似物却鲜少用于环境友好的润滑油添加剂。本文以甲基丙烯酸硬脂酸酯和异丙烯基硼酸频哪醇酯为原料,通过自由基共聚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投料比的含硼共聚物(Sn-r-Bm, n=1, m=1/3, 1, 2, 3, 5, 9)。所得的Sn-r-Bm共聚物可均匀分散于基础油PAO-10中,形成胶束状聚集体,其流体动力学直径在9.7~52 nm范围内。SRV-IV振荡往复摩擦试验表明,与PAO-10相比,共聚物基础油分散液的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分别降低了62%和97%。此外,S1-r-B1的基础油溶液表现出(850±100) N的优异承载能力。这些优越的润滑性能源于在润滑钢表面形成由Sn-r-Bm、硼氧化物和氧化铁组成的保护摩擦膜。因此,含硼共聚物可以看作是一类新型的不含硫、磷元素的高效减摩抗磨的环保型润滑油大分子添加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禁用磺胺和喹诺酮类化合物
    杨飘飘,张静雅,刘红,李丽霞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8): 997-1007.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8.015
    摘要50)   HTML4)    PDF(pc) (1192KB)(5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化妆品中喹诺酮类、磺胺类等53种抗感染药物的检测方法。样品采用饱和氯化钠分散,体积分数1%甲酸-乙腈溶液超声提取,离心后,以0.1%甲酸水溶液(含1 mmol/L乙酸铵)和0.1%甲酸-甲醇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3种禁用原料线性拟合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1 0,检出限为0.01~0.1 μg/g,在低、中、高3种加标质量浓度下,磺胺类和喹诺酮类的平均回收率为80.84%~115.09%。筛查的100批次样品中有1批次样品检出磺胺甲噁唑。该方法具有良好灵敏度、选择性和准确性,可用于化妆品中53种抗感染药物测定。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构树花粗多糖对紫外线诱导小鼠皮肤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赖梓漩, 宋雨轩, 段雪伟, 刘诗芸, 刘冰, 张敏君, 杨慧文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9): 1069-1077.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9.007
    摘要57)   HTML5)    PDF(pc) (3270KB)(50)   

    研究构树花粗多糖对紫外线诱导小鼠皮肤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雌性昆明鼠建立长波紫外线(UVA)诱导小鼠皮肤光损伤模型,并对小鼠背部皮肤进行评分。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sson染色考察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皮肤厚度和胶原纤维的变化;考察皮肤组织Hyp、抗氧化酶SOD、GSH-Px、CAT和MDA,TNF-α、IL-1β、IL-6的含量,MMPs、Nrf2、HO-1和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构树花粗多糖凝胶可不同程度改善皮肤粗糙溃烂现象,抑制皮肤增厚,提高真皮层胶原含量,使胶原纤维排列趋于紧密;提高皮肤组织中SOD、GSH-Px和CAT活力,降低MDA含量(P<0.05);降低皮肤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P<0.05);MMP-1和MMP-3含量明显降低(P<0.05),Nrf2蛋白和H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p65/p65蛋白表达比例显著降低(P<0.05)。可见,构树花粗多糖对紫外线致小鼠皮肤光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构树花粗多糖激活Nrf2通路、增强SOD等抗氧化酶活性,抑制NF-κB通路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