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今天是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化妆品植物原料(Ⅶ)——抗真菌的植物原料的研究与开发
    柳婧璇, 金建明, 吴华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3): 259-266.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3.003
    摘要138)   HTML15)    PDF(pc) (1458KB)(1221)   

    文章介绍了皮肤真菌及其相关皮肤疾病,总结了植物提取物的抗真菌作用机理及其相应作用靶点。植物中具有抗真菌的活性成分主要为酚类、生物碱、黄酮、萜类、甾体和精油等。这些植物抗真菌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破坏真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而产生抗真菌功效:破坏细胞壁结构的作用靶点是抑制β-葡聚糖合酶、几丁质合酶和甘露聚糖合酶活性;作用于细胞膜的靶点是细胞膜的结构组分麦角甾醇和鞘脂,通过抑制其相关合成酶麦角甾醇合酶、丝氨酸软脂酰辅酶A转移酶、神经酰胺合酶和肌糖磷脂酰神经酰胺合酶,以及直接靶向结合麦角甾醇和鞘脂来破坏真菌细胞膜结构;另外,酚类、生物碱、黄酮、萜类和精油也可以靶向作用于线粒体,通过诱导活性氧积累、抑制ATP合成和质子泵,破坏线粒体呼吸和代谢系统,而产生抗真菌作用。文章通过对植物中的不同抗真菌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的阐述,希望能为抗真菌植物原料在化妆品中的开发提供借鉴,更好地维持皮肤健康。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皮肤微生态调节型产品的评价方法概述
    郑玉梅, 胡熔, 吴文海, 宋丽雅, 王闻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1): 1382-1390.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1.013
    摘要955)   HTML5)    PDF(pc) (1139KB)(930)   

    综述了皮肤微生态调节型产品的评价方法,包括体外和人体测试方法,用于指导相关产品的研发与评价。化妆品可以通过直接改变皮肤微生物数量、生长代谢、群落结构、群体效应或通过调节皮肤免疫反应、改善皮肤生理功能等方式调节皮肤微生态平衡。皮肤微生物的数量、生长代谢水平、群体效应、皮肤免疫反应状态等评价指标常采用体外法。皮肤微生物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和皮肤生理状态常采用人体测试法,并结合16S rRNA扩增子测序、ITS扩增子测序、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等高通量测序技术。不同评价方法评估的维度和优势不同,体外法更具有靶向性,条件易于控制,但模型过于简单缺乏活性;相比之下,人体测试法更具有全观性,更符合真实使用场景,但很难定性个体差异、产品使用与微生物组变化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在评价过程中采用体外和人体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互补不同评价方法的局限性,能为产品的效果提供更完整的证据链。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Mg2+,Al3+和Fe3+对氟磷灰石表面性质的影响
    姜春燕, 敖先权, 曹阳, 陈鸿, 李松鸿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3): 253-259.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3.03.002
    摘要147)   HTML16)    PDF(pc) (1351KB)(720)   

    矿物表面性质是影响其分散聚集和浮选行为的主要因素,通过溶液化学分析计算、浊度、接触角及Zeta-电位测试分析,研究了矿浆中,Mg2+,Al3+,Fe3+等金属离子对氟磷灰石(FAP)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随pH值的变化而改变,FAP是亲水性矿物,添加Fe3+对FAP的润湿性影响受pH的影响较大,在酸性环境中,Fe3+对FAP的亲水起促进作用,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下,Fe3+能较好地抑制FAP的亲水。Mg2+和Al3+受pH的影响较小,在中性环境下Mg2+,Al3+离子均抑制FAP的润湿性。在pH=3~11范围内,Mg2+主要以+2价的离子存在,压缩FAP表面双电层;Al3+和Fe3+主要是通过水解的作用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覆盖在FAP表面,并且Mg2+,Al3+,Fe3+均会破坏FAP的分散性,促使FAP发生聚沉现象。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牛奶外泌体对皮肤屏障的影响研究
    柏玮,韩春乐,王淼,杜焕青,董凤伟,葛啸虎
    日用化学工业    2022, 52 (9): 981-989.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09.010
    摘要593)   HTML26)    PDF(pc) (1280KB)(715)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纯化得到了牛奶外泌体,并研究了牛奶外泌体对皮肤屏障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牛奶外泌体呈现出典型的外泌体形态、粒径和标志物特征;分析牛奶外泌体的蛋白组数据,聚类显示,它对细胞间粘附的生物学过程的影响是显著的,提示了牛奶外泌体可能具有修护皮肤屏障的潜能。进一步分析牛奶外泌体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蛋白表达的影响,蛋白质谱数据显示,细胞的紧密联接蛋白Claudin-1和Claudin-6表达上调,紧密联接通路相关的负调控因子PPP2R1A和PPP2R2A下调。细胞实验发现,牛奶外泌体上调HaCat中Claudin-1基因的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牛奶外泌体对小鼠皮肤中Claudin-1的表达影响,发现48 h后,Claudin-1的表达显著提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头发与头皮护理的科学基础(Ⅶ)——头发灰白的原因及变黑的方法
    方承格, 马玲, 陈殿松, 常宽, 王靖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7): 748-756.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3.07.003
    摘要234)   HTML25)    PDF(pc) (1824KB)(705)   

    随着头发灰白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头发颜色日益成为大众关注的重点。然而头发灰白的确切原因目前还不清楚,在此,本讲座从黑色素(melanin)的合成路径出发,回顾了以往关于头发灰白机制的研究,整理了目前较被认同的两种途径。同时,介绍了天然产物在“白转黑”中的应用潜力,并列举了几种天然黑色物质,如氧化石墨烯、聚多巴胺等在染黑发方面的研究,希望为无毒无危害的染黑剂和促黑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含噻二唑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
    王俊霞,刘建华,陆小猛,孙永强,胡志勇,朱海林
    日用化学工业    2022, 52 (8): 797-804.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08.001
    摘要272)   HTML23)    PDF(pc) (1632KB)(698)   

    通过表面张力法研究一种含噻二唑季铵盐表面活性剂(MTOTB)在1 mol/L HCl溶液中的表面活性;通过电化学测试、静态失重和表面形貌分析研究MTOTB及相应的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MMTD)在1 mol/L HCl溶液中对Q235碳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MTOTB在1 mol/L HCl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36 mmol/L;当添加浓度为0.5 mmol/L时,MTOTB对在1 mol/L HCl溶液中浸泡48 h碳钢片的缓蚀率可达95.34%,同样条件下,MMTD对碳钢的缓蚀率为78.34%,说明MTOTB对碳钢的腐蚀抑制效率显著优于MMTD。SEM-EDS表明,MTOTB可以吸附在碳钢表面,有效抑制碳钢片的腐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中药双向发酵液制备及其抗衰老、保湿、美白功效研究
    郭芳钰, 韩婷婷, 王晓娜, 陈玉荣, 王晓梅, 杨素珍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5): 523-531.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3.05.005
    摘要291)   HTML25)    PDF(pc) (1543KB)(687)   

    通过对中国灵芝、铁皮石斛、黄精、晚香玉进行双向发酵工艺优化,筛选制备出最优发酵液,利用不同质量分数中药双向发酵液对体外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水通道蛋白Aquaporin3(AQP3)含量、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小鼠黑素B16-F10细胞黑色素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发现,中药双向发酵液能够显著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酪氨酸酶活性、小鼠B16-F10细胞黑色素含量(P<0.05),并且能够显著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促进角质形成细胞AQP3蛋白表达(P<0.01),这为化妆品原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数据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常用化妆品成型技术(Ⅲ)——液固飞扬:气雾剂和喷雾剂
    于昕琪,隋振全,徐桂云,范金石
    日用化学工业    2022, 52 (9): 930-936.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09.003
    摘要1424)   HTML28)    PDF(pc) (1047KB)(635)   

    气雾剂和喷雾剂是一类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泛、发展前景广阔的精细化工产品制剂,通过压力装置使液(固)态功效成分分散为分散度高、表面积巨大的细小液滴(颗粒),使功效成分均匀地分布在应用场所的立体空间里或作用对象的表面上以充分发挥其功能效用。本文介绍了气雾剂和喷雾剂的发展历程、产品特性、工作原理、装置构件、关键材料、制备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有选择地介绍了近年来气雾剂和喷雾剂在个人护理、卫生保健、家用清洁和生物药剂等方面的典型应用情况,并简析了气雾剂和喷雾剂未来的研发重点和发展趋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染发产品中15种染料成分
    刘芸,刘杰,黄伟,丁晓萍,李丽霞,李红英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2, 52 (12): 1333-1341.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12.011
    摘要166)   HTML5)    PDF(pc) (1183KB)(608)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染发产品中15种限用染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无水乙醇和水(V无水乙醇V=6∶4)的混合溶液超声提取,使用色谱柱Welch Xtimate-C18(4.6 mm×250 mm,5 µm)经过梯度洗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乙酸铵溶液,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15种染料成分在相应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0.995;检出限为0.86~7.63 μg/g;平均回收率为85.42%~114.6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2%~8.65%。该方法简便、快速、测定结果可靠,适用于染发剂中15种限用染料成分的定量检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化妆品控油功效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李思玥, 韩蕊, 刘琦, 李岳秦, 赵华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5): 560-566.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3.05.010
    摘要465)   HTML45)    PDF(pc) (1049KB)(599)   

    油性肤质人群颇受皮肤油腻的困扰,如易发生粉刺、毛孔粗大、皮肤粗糙、皮肤油腻、痤疮与脂溢性皮炎等问题。皮脂分泌受多种因素影响,控油机制复杂,化妆品控油功效需要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全面科学的评价。《化妆品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将控油功效释义为“有助于减缓施用部位皮脂分泌和沉积,或使施用部位出油现象不明显”。《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要求化妆品的功效宣称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文章从皮脂分泌的基本机理入手,阐述了化妆品控油功效宣称的国内外法规要求、控油化妆品作用机制、化妆品控油功效评价方法和研究进展,并对更全面的化妆品控油功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出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皮脂腺在护肤领域的研究进展
    王倩,刘菲,杨素珍,韩婷婷,王晓梅,陈玉荣
    日用化学工业    2022, 52 (8): 904-912.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08.016
    摘要475)   HTML37)    PDF(pc) (1199KB)(590)   

    近年来,寻常痤疮、特应性皮炎等损容性皮肤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其发病机理与皮脂腺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皮脂腺存在于真皮层,是皮肤的重要附属器官之一,其上存在着大量受体,受多种机制调控,其功能异常会造成多种皮肤问题。但目前国内对皮肤脂质的研究多针对于细胞间脂质,对皮脂腺分泌的脂质的作用机制研究还不够深入,临床应用与护肤品开发仍需大量基础研究支撑。文章从护肤角度对皮脂腺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参与炎症反应、调控衰老进程以及调控肤色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并对皮脂腺相关皮肤问题、皮脂腺功能相关检测方法以及与皮脂腺调控相关的护肤品成分等进行了系统的概述,旨在为皮脂腺功能相关的皮肤护理和皮肤问题解决提供参考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头发与头皮护理的科学基础(Ⅲ)——头发的力学性能
    吴雨闻, 卞筱颖, 岳岭佳, 常宽, 王靖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3): 260-270.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3.03.003
    摘要445)   HTML25)    PDF(pc) (2916KB)(569)   

    力学性能的好坏是衡量头发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健康的发束,头发力学性能优异,而受损发束会在日常梳理中发生断裂。然而,头发并非单一均质材料,因此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系统、科学的表征较为复杂。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头发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以及拉伸曲线的含义,阐述了头发内部结构和组成对拉伸性能的影响,列举了数种影响头发拉伸性能的因素并分析了市面上几种提升头发拉伸性能的原料及其作用机理,以期对护发产品中具有发丝强韧效果的成分以及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头发与头皮护理的科学基础(Ⅷ)——防脱生发体外评价方法以及植物防脱原料研究进展
    陈仙祺,马玲,陈殿松,常宽,王靖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8): 873-881.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3.08.003
    摘要299)   HTML28)    PDF(pc) (1619KB)(560)   

    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大众的审美亦逐渐提高,人们对于外貌尤其是头发方面愈加关注,防脱、生发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脱发,是指头发脱落的一种生理现象,分为生理性脱发和病理性脱发。毛囊(HF)在毛发形态的形成和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细胞信号通路和生长因子参与调控毛囊生长周期。本文基于人真皮乳头细胞(HDPCs)模型,综述了几种体外应激诱导模型,通过模型中标记物的变化,以此来考察和筛选防脱原料的功效。此外,还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植物防脱原料,并概括其在毛囊中的作用机理,希望为今后防脱生发理论的研究和植物防脱原料开发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肽在个人护理用品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燕欣,凌峰,魏少敏
    日用化学工业    2022, 52 (9): 999-1004.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09.012
    摘要530)   HTML29)    PDF(pc) (1158KB)(553)   

    活性肽是一类具有皮肤护理功效的功效成分,近几年为市场和消费者所推崇。为了解全球肽原料在个人护理用品中的应用现状,文章回顾了肽的简短应用历史,以及在个人护理用品中所应用肽的定义,比较了我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和《国际化妆品原料字典和手册(2018版)》中肽原料的情况,调研了2016—2020年全球个人护理用品市场上含有肽成分的产品情况及肽应用广泛的企业。进一步研究了使用频率较高的14种肽,并按其作用机理分为三类:信号肽、神经递质抑制肽、载体肽,还简述了其他一些活性肽。文章还对肽在个人护理用品中的应用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功效性肽原料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乳化剂及增稠剂对低黏液晶乳液的影响
    郭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1): 16-23.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3.01.003
    摘要357)   HTML28)    PDF(pc) (2211KB)(550)   

    研究乳化剂及增稠剂对低黏度乳液及其液晶情况和喷雾效果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合二元气雾包装的低黏度可喷雾乳液的乳化剂及增稠剂,并通过稳定性、液晶分布、喷雾状况、功效测试对其进行初步考察。乳化剂采用糖苷类乳化剂、醇酯类乳化剂和聚甘油类乳化剂(单一使用和复配使用),研究其对乳液黏度及液晶的影响;增稠剂采用黄原胶、卡波姆、丙烯酸(酯)类/山嵛醇聚醚-25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及其组合,研究其对乳液黏度、稳定性及喷出状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甘油类乳化剂适合制备出低黏度液晶乳液,并在气雾瓶中容易泵出且张角较大;将得到的低黏度乳液置于二元气雾包装中,乳液黏度越低,其喷雾张角越大,但黏度越低对高温稳定性及离心稳定性的挑战越大;乳化剂复配可使液晶乳化粒径更小,颗粒更均一。其所得低黏度液晶乳液涂抹于身体后,水分含量显著提高,经皮失水量(TEWL)显著降低,证明该乳液具有很好的保湿和修护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消防减阻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实验探索
    贺文云,徐娜,李小坤,张瑾渊,吕耀东,张兴芳
    日用化学工业    2022, 52 (9): 913-919.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09.001
    摘要2346)   HTML34)    PDF(pc) (1712KB)(532)   

    在全球能源紧张的背景下,“过程节能”手段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消防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将添加剂湍流减阻技术引进到消防系统,在不额外增大能耗的前提下能直接提高消防水的射出速度和射程,在提高灭火效率的同时节省水泵功耗。根据消防水流特点,初步选定聚氧乙烯/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水杨酸钠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该体系的减阻性能和表面张力,证实此体系可以用作消防系统减阻添加剂,但需控制聚合物浓度。研究发现复配体系的减阻性能及表面张力表现主要依赖于聚、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聚、表分子间相互作用强的体系,才更适合用作消防减阻聚/表复配添加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类菌胞素氨基酸的性质及其在化妆品领域中应用的 研究进展
    范高宁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2, 52 (12): 1366-1372.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12.016
    摘要664)   HTML34)    PDF(pc) (1162KB)(503)   

    类菌胞素氨基酸(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MAAs)是一类水生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水生生物中。它们是由氨基环己烯酮或氨基环己亚胺环组成。据研究,类菌胞素氨基酸具有罕见的紫外光防护作用,本文主要介绍类菌胞素氨基酸的来源、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合成途径、生物活性及其在化妆品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复杂泡沫体系排液动力学研究进展
    燕永利,蔡雨秀,豆龙龙,曹玉霞
    日用化学工业    2022, 52 (9): 1011-1015.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09.014
    摘要1512)   HTML15)    PDF(pc) (1140KB)(499)   

    看似普通的小气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医药卫生等领域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含有不同精细结构的复杂泡沫体系而言,其具有更加丰富的流动和稳定特性。本文针对这类复杂泡沫体系,包括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稳定泡沫、纳米颗粒稳定泡沫和油水混相泡沫的排液动力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做一总结评述。聚焦复杂泡沫体系中精细结构对其排液行为的影响机制,通过文献调研指明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与手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新型乳化体系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I)——液晶乳化体系
    周康夫, 晏佳怡, 尚亚卓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9): 1008-1017.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3.09.003
    摘要408)   HTML31)    PDF(pc) (4080KB)(491)   

    液晶乳化体系是一种新型的乳化体系,体系中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分子在油、水界面定向排列,形成长程有序、短程无序的液晶结构(通常为层状液晶)。乳化剂形成的层状液晶与皮肤角质层结构相似,使其在化妆品、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液晶认知的不断深入,以及消费者对液晶乳化产品优势的逐步认可,液晶乳化体系在高端化妆品中正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液晶及液晶乳化体系,总结了影响液晶乳化体系中液晶形成的因素以及液晶乳化产品的性能,包括稳定性、锁水保湿性能、包裹、缓释及促渗透性能和肤感等。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液晶乳化体系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并对近年开发的特殊液晶乳化体系——液晶包结晶乳化体系、多重液晶乳化体系进行了介绍。最后指出了现阶段液晶乳化体系在化妆品领域应用的局限性,并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看法,旨在为液晶乳化体系的开发及有效应用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化妆品舒缓功效的科学评价方法
    冯法晴, 李静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7): 816-825.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3.07.012
    摘要402)   HTML33)    PDF(pc) (1015KB)(491)   

    在环境污染加重和护肤美容习惯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下,皮肤刺激状态频繁发生。文章从消费者感知到的症状主要包括红斑、瘙痒、灼热感、紧绷感、干燥、疼痛等皮肤刺激状态出发,综述其可能发生机制和过程,全面地对功效评价方法进行梳理。目前已经报道有多种评价方法应用于食品、药品以及临床功效研究等方面,而对于化妆品的舒缓功效的评价方法的相关综述较少,文章梳理引发皮肤刺激状态的皮肤炎症反应、皮肤屏障和神经反应三条通路上的评价方法,从实验室试验(包括生物化学法、细胞生物学法、三维重组皮肤模型替代法、动物及动物替代实验法)、消费者使用测试以及人体功效评价试验(主观、半主观和客观仪器评价法)多角度概述其在化妆品功效评价中的应用,为化妆品舒缓功效的科学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无机盐KCl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泡沫演化规律研究
    强学峰, 张莉, 郑斌, 侯倩倩, 燕坤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7): 733-741.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3.07.001
    摘要208)   HTML18)    PDF(pc) (1991KB)(491)   

    泡沫广泛应用在很多的领域,比如食品、化妆品、医药和矿物浮选等方面。无机盐加入到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会影响其在气-液界面的吸附及在溶液中的溶解度,由此会对泡沫的演化过程产生影响,目前无机盐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泡沫演化规律的影响还不清楚。本文系统的研究了在偏低浓度范围内无机盐氯化钾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泡沫演化过程的影响,发现当盐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均较小时,所制备的泡沫稳定性与未加盐时类似,为表面活性剂分子稳定的泡沫;随着二者浓度的增大且数值相差不大时,加入的盐离子由于静电作用促进了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气-液界面的吸附和结晶,使得泡沫的稳定性比纯表面活性剂泡沫更好,为无机盐增强表面活性剂分子稳定的泡沫;当盐浓度稍微高于表面活性剂浓度时,表面活性剂晶体颗粒吸附在网络状的泡沫上,由于局部晶体破坏了气泡液膜的连续性使得制备的泡沫不稳定,为表面活性剂晶体干扰下表面活性剂分子稳定的泡沫;随着盐浓度继续升高,表面活性剂晶体颗粒完全覆盖在泡沫气-液界面上,通过形成固体颗粒屏障获得超稳定的Pickering泡沫。本论文的研究对进一步探索表面活性剂晶体粒子稳定的泡沫演化理论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重组人源化Ⅲ型胶原蛋白对皮肤功能性相关基因 表达的影响
    范婷,赵健烽,常烨珺,季乐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2, 52 (12): 1326-1332.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12.010
    摘要475)   HTML14)    PDF(pc) (1323KB)(489)   

    重组人源化Ⅲ型胶原蛋白(RHC Ⅲ)由人胶原原始基因序列经过优化重组表达所得,与人体天然胶原氨基酸序列高度一致。为探究重组人源化Ⅲ型胶原蛋白应用在化妆品中,对减缓皮肤皱纹的功效作用,通过测试其作用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在皮肤功能性基因层面验证其抗皱功效。结果表明,5 mg/mL RHC Ⅲ作用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可显著促进胶原合成相关基因Collagen Ⅰ,Collagen Ⅲ和Smad3的表达;同时,在UVA刺激条件下可显著抑制胶原降解相关基因MMP-1,MMP-3,c-jun和c-fos的表达。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可显著促进皮肤屏障修复和保湿相关基因LOR,TGM1,IVL,OCLN1,DSG1,FLG,Caspase14和K1的表达。综上所述,样品重组人源化Ⅲ型胶原蛋白在 5 mg/mL的给药质量浓度下具有抗皱功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凝胶的制备及表征
    齐佳悦,毛燚,陈林倩,王靖,杨成,孙亚娟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2, 52 (12): 1259-1268.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12.001
    摘要2395)   HTML26)    PDF(pc) (1930KB)(487)   

    为解决常见微凝胶体系释放过快、缓释效果差的问题,通过乳液法,一步制备了一种新型乙基纤维素包裹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凝胶。对相同水相配比下制备出的水凝胶和微凝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热失重效果、接触角分析和溶胀性能检测,证明了乙基纤维素包覆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凝胶的成功制备。通过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活性检测发现,微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在100 mg/L的质量浓度下没有明显细胞毒性。利用模型药物甲基蓝考察了不同药物含量、乙基纤维素含量、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含量、酸钙比(n(GDL) ∶n(EDTA-Ca)) 和钙含量对制备出的微凝胶粒径和包封率的影响,制备出微凝胶的包封率可达到67.1%。最后,对该体系的体外释放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体系的持续释放时间长达15 h,且具有一定的pH敏感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常用化妆品成型技术(Ⅳ)——粒微效强:粉剂
    包杰,冯云,樊建茹,石晶,徐桂云,范金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2, 52 (10): 1049-1054.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10.003
    摘要408)   HTML22)    PDF(pc) (1070KB)(484)   

    粉剂是指外观呈粉状或粉质块状的干剂,通常是将功效成分、辅料及适当助剂一起混合粉碎得到的,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口腔卫生用品及医药、农药化肥、军工、油墨、印刷、化工、材料、建筑、饲料等多个行业领域。粉剂的性能主要由功效成分的性质决定,但也与粉剂的颗粒大小与形状、比表面积、密度、吸湿性、流动性等特性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粉剂的特性、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并着重介绍了粉剂在美容、美白、防晒化妆品及面膜、药妆和口腔卫生用品方面的应用情况,并简析了粉剂当前存在的问题、未来研发重点和发展趋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头发与头皮护理的科学基础(Ⅳ)—— 蛋白多肽类护发原料的研究现状
    范加谊, 马铃, 陈殿松, 常宽, 王靖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4): 382-389.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3.04.003
    摘要368)   HTML38)    PDF(pc) (1963KB)(479)   

    随着发用化妆品的发展,许多新的原料被开发和应用,蛋白多肽类的原料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多种发用化妆品中,例如洗发水、护发素、发膜等。在发用化妆品中加入某一些蛋白多肽类原料可以有效的提升头发的机械强度、柔顺度、疏水性等,因此对日常生活中的光老化和烫发时头发的还原以及染发时头发的漂白等化学损伤等具有修复效果。本文对蛋白多肽类护发原料的来源、提取方法、护发机理、护发效果、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为蛋白多肽类护发原料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聚合物的制备及其防沾染性
    张森林, 孙旭东, 张凌飞, 王云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6): 658-664.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3.06.007
    摘要216)   HTML9)    PDF(pc) (2817KB)(467)   

    以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N-乙烯基咪唑(NVI)为原料合成了三种不同单体比例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咪唑聚合物(VP/VI聚合物),采用乌氏黏度计、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三种聚合物的K值均在30左右,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37 848,22 656,8 111。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和防沾染实验对三种VP/VI聚合物的防沾染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加入VPVI-P,VPVI-5和VPVI-7后,直接大红染液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从499 nm分别升至520,527和531 nm,λmax处的吸光度从0.30升至0.39左右;直接深蓝染液的λmax从558 nm升至576 nm左右,λmax处的吸光度从0.15升至0.35,三种聚合物均与直接大红、直接深蓝染料分子有明显相互作用。随着聚合物中NVI组分的增加,VP/VI聚合物的防串色性能得到提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化妆品中防腐剂的应用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朱海荣, 孙胜敏, 张娟, 刘爽, 刘倩倩, 邹惠玲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6): 679-685.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3.06.010
    摘要262)   HTML15)    PDF(pc) (1006KB)(464)   

    化妆品中的防腐剂在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产品保质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使用不当会损害人体健康并对环境和生态安全造成潜在危害。随着化妆品安全事件的频发,居民消费安全意识的提升和行业监管法规趋严,防腐剂的添加状况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文章总结了当前化妆品中防腐剂的使用现状,梳理了近年来常规检测技术在化妆品中防腐剂领域的最新应用,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激光解吸附离子化质谱等新型检测手段。分析了化妆品中防腐剂的市场发展前景和检测技术发展方向,为今后化妆品中防腐剂的监管和高通量快速检测提供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AIMP1衍生肽的护肤功效研究
    杨秀芬,马文君,李磊,王培培,郑春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2): 171-179.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3.02.007
    摘要195)   HTML10)    PDF(pc) (2188KB)(460)   

    皮肤糖化反应是导致肤色暗黄、色斑、老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皮肤糖化问题,开发了一种生物活性多肽并进行护肤功效验证。AIMP1衍生肽(AdP)是由氨基酰tRNA合成酶相互作用多功能蛋白质1(AIMP1)衍生而来的寡肽,具有类AIMP1的多种生物活性。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糖化和羰基化体系研究AdP的抗糖化效果,并对含AdP的样品进行了临床功效测试。结果表明:AdP可减缓BSA与葡萄糖的糖基化反应,减少蛋白质羰基的生成,具有浓度依赖性;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显著提高27.32%,TEWL降低12.77%,R2值提高10.34%,ITA°值提高14.25%,皱纹面积减少12.14%,AdP可有效抑制蛋白糖化,具有提升屏障功能、祛黄提亮抗皱的功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减反膜研究
    井希明,盛永刚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2): 210-219.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3.02.012
    摘要190)   HTML18)    PDF(pc) (1435KB)(445)   

    抗反射涂层(减反膜)在军事、日常生活、工业等各领域有广泛应用。特别是对高能激光系统(惯性约束核聚变至关重要的技术之一)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减反膜的光学原理,介绍了其常用制造材料二氧化硅(SiO2)的特性。论述了溶胶-凝胶法制备减反膜的原理及独特优点,描述溶胶-凝胶法镀制减反膜的过程,即通过反应制得SiO2前驱待镀膜溶胶,再经由浸涂、旋涂、喷涂与涂布等方式镀制减反膜。分析了前体溶胶中各种化学反应过程,及反应中各因素对SiO2材料和最终镀制减反膜的影响。最后叙述了溶胶-凝胶法制备减反膜的新进展,如向溶胶中加入添加剂、改造待镀膜材料以及与其他制备减反膜的方法联合改性等方法。这样制得的减反膜不仅增强了膜的光学性能还使之具有了如自清洁等功能。最后展望了其在光伏、LED照明与多种前沿技术领域的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我国化妆品智慧审评技术要点分析
    苏哲,胡康,吕冰峰,塔娜,王钢力,路勇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2, 52 (10): 1113-1120.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10.012
    摘要252)   HTML13)    PDF(pc) (1118KB)(423)   

    为落实《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构建了全新的化妆品法规和技术体系,并组织建设化妆品注册备案信息服务平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积极开展了化妆品智慧审评相关工作。论文在此基础上,以《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法规为依据,围绕电子资料内容和技术审评工作要求,对能够通过系统完成一定自动化判定和提示的审评要点进行梳理,对具体实现路径、需整合数据库、判断逻辑等进行分析,并讨论了在技术审评和监管工作中的应用。目前,已成功建立起一系列智慧审评要点,覆盖产品配方和原料使用、产品检验报告、产品标签样稿、产品执行的标准、安全评估报告等审评内容,并研究了功效宣称评价依据摘要的规范化填报和自动形式审核,为化妆品智慧审评和智慧监管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头发与头皮护理的科学基础(Ⅵ)——头皮油脂的特点及调控手段
    万凯波, 马玲, 陈殿松, 常宽, 王靖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6): 634-641.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3.06.004
    摘要416)   HTML34)    PDF(pc) (1932KB)(423)   

    头皮健康日益成为消费者选择发用产品时的关注重点,而头皮油脂是影响头皮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皮脂本身是头皮屏障的重要组分部分,起着保护皮肤、保存水分、维持皮肤稳态等作用,由皮脂腺分泌。皮脂腺位于真皮层,通过全浆分泌产生皮脂,皮脂腺上存在着大量受体,受多种机制调控,其功能的异常会导致多种皮脂腺疾病,引发一系列的头皮健康问题。本文概述了皮脂和皮脂腺的功能及特点,介绍了当前几种皮脂调控理论,并对皮脂分泌的实验评价方法进行概述,总结了市面上控油产品原料及其机理,旨在为皮脂腺相关功能的皮肤护理问题和控油产品的开发解决提供参考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P/O/LC/W多重乳状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吕雅文,王静雯,叶志晟,尚亚卓,刘洪来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2): 121-132.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3.02.001
    摘要369)   HTML28)    PDF(pc) (5703KB)(419)   

    使用液晶乳化剂与传统油包水乳化剂通过两步法制备了一种多重乳状液,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油水界面存在层状液晶,即该多重乳为水包液晶包油包多元醇的结构(P/O/LC/W)。系统考察了液晶乳化剂种类以及乳化温度、均质速率对多重乳微观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液晶乳化剂使用IST-LC001,制备工艺控制乳化温度60~75 ℃,油包醇乳液制备阶段均质速率7 000~8 400 r/min,水包液晶包油包醇乳液制备阶段均质速率4 400~6 000 r/min时,可以获得理想的多重乳。使用该多重乳分别包覆活性物质白藜芦醇与紫草素,实验结果显示,该乳液不仅可以解决难溶于水、油的功效成分在配方中的运用,有效包覆、缓释活性物质,还能够掩盖包裹成分的颜色、改善产品的肤感。乳液稳定性良好,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头发与头皮护理的科学基础(Ⅰ)——水分对头发性能的影响以及头发保湿锁水功效的研究
    吴雨闻, 马铃, 陈殿松, 常宽, 王靖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1): 8-15.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3.01.002
    摘要645)   HTML33)    PDF(pc) (1486KB)(415)   

    水分是头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分子通过与角蛋白的作用以不同的赋存状态存在于头发内部。水分含量的多少及其存在形式会直接影响头发某些性能,而头发的损伤也会反过来影响头发内部水分。通过对头发水分含量、存在状态等方面的探究可以反映头发的健康/损伤状态。本文介绍了头发内部水分含量及赋存状态的表征方法,阐述了头发吸水/失水曲线的含义,分析了头发水分含量及流失速率与头发性质的关系并列举分析了市面上几种头发保湿剂及其保湿原理,以期对护发产品中保湿成分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洗发水体系低温“果冻”现象流变学研究及改善
    梁亦欢,杜晶
    日用化学工业    2022, 52 (9): 920-929.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09.002
    摘要2715)   HTML49)    PDF(pc) (1020KB)(413)   

    从流变分析的角度上,运用动态温度扫描和动态频率扫描的方式了解低温凝胶现象,也就是俗称的“果冻”现象,在两种常见的透明洗发水表面活性剂体系中的表现。该现象在能形成虫状胶束并伴随盐屏蔽效应而加剧增稠的体系中容易产生,且随着Versathix(PEG-150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PPG-2羟乙基椰油酰胺)锚定类型增稠剂的加入而加剧,在不易形成虫状胶束而仅依靠增稠剂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增稠的体系中没有发现。冷冻透射电镜(Cryo-TEM)表征,确认了相似网络结构中虫状胶束和Versathix增稠的微观差异。同时探究在洗发水体系应用中有效改善凝胶的尝试方法。通过筛选,发现0.5%用量的水溶性赋脂剂Cromollient SCE(二PPG-2肉豆蔻油醇聚醚-10己二酸酯)的应用,使配方可以在不影响洗发水常温表观黏度范围的前提下有效改善体系低温下产生的凝胶现象。而该油脂更是一款能带来额外调理利益和提升配方温和性的原料,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表面活性剂与皮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强, 龚盛昭, 万岳鹏, 孟潇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1): 71-78.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3.01.010
    摘要416)   HTML27)    PDF(pc) (1262KB)(411)   

    表面活性剂作为个人护理清洁产品的主要清洁成分,会直接接触皮肤进而与皮肤产生不同的作用。表面活性剂对皮肤的刺激性与其结构、类型、浓度、暴露时间、皮肤状态等多种因素相关。在清洁过程中,皮肤表面的污垢被表面活性剂增溶带入水中,表面活性剂也会与细胞间脂质相互作用加剧对皮肤屏障功能的破坏,导致皮肤干燥紧绷。但随着表面活性剂的进一步渗透并迁移到更深的皮层,会对活的表皮细胞如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破坏作用,并引起皮肤的局部炎症反应。文章简要概述了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基本性质及其结构与刺激性的联系,对表面活性剂的皮肤渗透理论模型、以及对皮肤脂质和活细胞的影响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从个人护理产品配方角度出发,对表面活性剂降低皮肤刺激性的方法进行了可行性的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常用化妆品成型技术(Ⅵ)——固液兼备:半固体
    唐文俊,王长运,徐桂云,牛千雪,范金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2, 52 (12): 1278-1285.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12.003
    摘要1514)   HTML11)    PDF(pc) (1190KB)(406)   

    半固体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种物质形态,也是一类极其重要的产品剂型。兼具固体和液体特性的半固体属于浓分散体系,具有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性。半固体一般是由有效成分和适宜基质经均匀混合而得的具有适当稠度的膏状制剂,在医药、化妆品、日用化工、食品、农业、造纸、纺织、印染、材料等诸多行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半固体作为一类极其重要的化妆品制剂,具有品类丰富、制作简单、便于使用、产品稳定、功能多样等优点。本文介绍了半固体的组成和流变性能、半固体的基质和有效成分、半固体的制备基本要求和制备方法以及几类典型半固体化妆品的性能、组成和应用,并简析了半固体化妆品的研发应持续关注的方面和重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植物复合舒缓剂(CAP)对外源性皮肤刺激的保护作用
    周利丹, 卢伊娜, 杨继峰, 施雪梅, 熊玥, 张磊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7): 757-764.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3.07.004
    摘要160)   HTML11)    PDF(pc) (1807KB)(406)   

    作为抵御外部环境的第一道防线,皮肤不仅是一种物理屏障,而且是一种具有多种免疫细胞的免疫器官。这些免疫细胞在不同的皮肤层中组织结构良好,并与非免疫结构细胞(如角质形成细胞)建立通信网络,参与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以确保皮肤免疫稳态。通过探讨皮肤免疫反应的起始感知、初始传递、初级效应阶段下不同类型细胞所产生的关键调节剂来研究植物复合舒缓剂(CAP)对外源性皮肤刺激的潜在保护作用及机制。同时,利用三维(3D)重建的人类表皮模型(EpiKutis)来模拟弱屏障下的皮肤免疫反应研究CAP在组织层面的作用。结果显示,在外源性刺激时,关键免疫调节因子如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细胞介素-8(IL-8)、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角质形成细胞、3D EpiKutis模型、THP-1衍生细胞和肥大细胞中含量均显著升高,而CAP同步处理下可显著降低这些因子的表达量。此外,CAP剂量依赖性地改善由Poly(I:C)和LPS诱导导致的丝聚蛋白降低。结果表明,CAP通过促进皮肤屏障修复,调控皮肤免疫反应的起始、传递和效应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常用化妆品成型技术(Ⅱ)——控释利器:微胶囊
    郝旸,王长运,樊建茹,冯云,黎振球,徐桂云,范金石
    日用化学工业    2022, 52 (8): 805-811.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08.002
    摘要574)   HTML35)    PDF(pc) (1094KB)(405)   

    微胶囊是用可成膜材料包覆气体、液体或固体而形成的一种微小“壁-芯”物料结构,可有效降低外界环境对被包覆成分的影响,提高其稳定性,并能通过机械、加热或化学等方法有针对性地控制被包覆材料的释放,改善其使用性能。类型多样、性能可控的微胶囊已在化妆品、香精、食品、医药、农药、阻燃剂、造纸、纺织染整等多个行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微胶囊技术的发展、微胶囊的基本性质和壁材选择、微胶囊化方法及其功能特性,有选择地介绍了近年来微胶囊在化妆品及日化相关领域中的典型应用情况,并指出了微胶囊技术的研发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常用化妆品成型技术(V)——仿生物膜:脂质体
    石晶,冯云,亓玺,徐桂云,范金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2, 52 (11): 1162-1168.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11.003
    摘要1323)   HTML22)    PDF(pc) (1340KB)(404)   

    脂质体是由磷脂等双亲性物质形成的内部为水相、具有类细胞膜结构的双分子层闭合囊泡,可同时将脂溶性活性物和水溶性活性物分别包封于脂质双层膜及内部的水相中。脂质体作为一种与生物膜结构高度相似,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体内可降解、无毒、无免疫原性、副作用低、靶向输送、缓释控释等多种优良特性的一类功效成分载体,已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多个行业领域中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介绍了脂质体的组成、结构、分类、理化性质和制备方法,并简析了脂质体剂型的特点及与药品、化妆品应用密切相关的透皮吸收机理,同时对脂质体在医疗、食品、化妆品中的应用情况及未来研发方向做了简要概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化妆品中化学性风险物质及其检测研究进展
    顾宇翔,杨保刚,陆壹
    日用化学工业    2022, 52 (9): 990-998.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09.011
    摘要1301)   HTML33)    PDF(pc) (997KB)(402)   

    概述了化妆品安全评估所涉及的化学性风险物质,包括《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限用、准用物质中的杂质要求,化妆品原料标准和国内外研究、文献所报道的原料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物质。结果表明准用着色剂中的风险物质较多,而且大多没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其他常用原料中可能含有的杂质不少是化妆品中的禁用物质,来源于降解、生产用原料带入、化学反应的副产物等多个途径,目前基本有配套的测定标准或文献方法可供参考。今后随着原料安全评估的深入开展,还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风险物质,因此建议加强化妆品原料标准尤其是准用着色剂质量标准和所含风险物质检测方法标准的研究,充实化妆品标准体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