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今天是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聚甘油脂肪酸酯的性质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刘晓青,刘宇航,陈玉燕,蒋丽刚
    日用化学工业    2020, 50 (2): 118-123.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0.02.008
    摘要1114)   HTML53)    PDF(pc) (780KB)(1607)   

    概述了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合成、结构和性质,介绍了聚甘油脂肪酸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卸妆类产品、清洁类产品、化妆水、O/W乳霜、W/O膏霜和彩妆产品,并展望了聚甘油脂肪酸酯产品的发展方向及其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皮肤微生态调节型产品的评价方法概述
    郑玉梅, 胡熔, 吴文海, 宋丽雅, 王闻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1): 1382-1390.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1.013
    摘要955)   HTML5)    PDF(pc) (1139KB)(930)   

    综述了皮肤微生态调节型产品的评价方法,包括体外和人体测试方法,用于指导相关产品的研发与评价。化妆品可以通过直接改变皮肤微生物数量、生长代谢、群落结构、群体效应或通过调节皮肤免疫反应、改善皮肤生理功能等方式调节皮肤微生态平衡。皮肤微生物的数量、生长代谢水平、群体效应、皮肤免疫反应状态等评价指标常采用体外法。皮肤微生物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和皮肤生理状态常采用人体测试法,并结合16S rRNA扩增子测序、ITS扩增子测序、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等高通量测序技术。不同评价方法评估的维度和优势不同,体外法更具有靶向性,条件易于控制,但模型过于简单缺乏活性;相比之下,人体测试法更具有全观性,更符合真实使用场景,但很难定性个体差异、产品使用与微生物组变化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在评价过程中采用体外和人体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互补不同评价方法的局限性,能为产品的效果提供更完整的证据链。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生物质颗粒的油包水(W/O)型Pickering乳液
    蒋伟杰,蒋航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5, 55 (2): 142-153.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5.02.002
    摘要87)   HTML9)    PDF(pc) (4494KB)(267)   

    鉴于油包水(W/O)型Pickering乳液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在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持续关注。目前的研究成果多聚焦于非生物来源的颗粒,此类颗粒在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因此,采用生物衍生颗粒作为乳化剂以制备W/O Pickering乳液已成为当前的热点方向。文章旨在对W/O Pickering乳液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更新。首先探讨了W/O 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机制以及颗粒特性对其的影响,如润湿性、浓度、大小和形状等。接着重点介绍了不同来源的生物质颗粒乳化剂的研究进展,涵盖了纤维素、淀粉、木质素、玉米醇溶蛋白、多酚晶体和三萜类化合物等。这些颗粒是构建“绿色”W/O Pickering乳液的理想乳化剂。最后进一步分析了基于生物质颗粒的W/O Pickering乳液在食品工业、多孔材料、界面生物催化和微生物培养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并强调了它们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中的重要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6种常见中草药在防脱化妆品中的运用前景
    袁阳明,曾衍生,毛善巧
    日用化学工业    2019, 49 (10): 674-680.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19.10.008
    摘要594)   HTML27)    PDF(pc) (1068KB)(1565)   

    综述了脱发的机理,对生姜、知母、红花、人参、侧柏、龙血竭6种中草药的药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这6种中草药在防脱化妆品中的运用提出展望。旨在为中草药防脱化妆品的研究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UPLC-Q-TOF-MS法同时测定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中一氯乙酸、二氯乙酸和羟基乙酸
    黄芳,王玉芹,邓欣,谢淑桐,黄晓兰,吴惠勤
    日用化学工业    2019, 49 (10): 694-698.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19.10.011
    摘要564)   HTML9)    PDF(pc) (861KB)(789)   

    建立了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同时测定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中一氯乙酸、二氯乙酸和羟基乙酸的方法。样品经水溶解后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经核壳型亚3 μm填料色谱柱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3.0 mm× 100 mm×2.7 μm)分离,以0.1%(V/V)甲酸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全扫描模式采集后,提取精确离子定性定量。经方法验证3种化合物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在71.1%~92.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5%,方法检出限分别为:一氯乙酸0.25 mg/kg,二氯乙酸0.025 mg/kg,羟基乙酸10 mg/kg。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中药双向发酵液制备及其抗衰老、保湿、美白功效研究
    郭芳钰, 韩婷婷, 王晓娜, 陈玉荣, 王晓梅, 杨素珍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5): 523-531.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3.05.005
    摘要291)   HTML25)    PDF(pc) (1543KB)(687)   

    通过对中国灵芝、铁皮石斛、黄精、晚香玉进行双向发酵工艺优化,筛选制备出最优发酵液,利用不同质量分数中药双向发酵液对体外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水通道蛋白Aquaporin3(AQP3)含量、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小鼠黑素B16-F10细胞黑色素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发现,中药双向发酵液能够显著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酪氨酸酶活性、小鼠B16-F10细胞黑色素含量(P<0.05),并且能够显著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促进角质形成细胞AQP3蛋白表达(P<0.01),这为化妆品原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数据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头发与头皮护理的科学基础(Ⅲ)——头发的力学性能
    吴雨闻, 卞筱颖, 岳岭佳, 常宽, 王靖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3): 260-270.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3.03.003
    摘要445)   HTML25)    PDF(pc) (2916KB)(569)   

    力学性能的好坏是衡量头发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健康的发束,头发力学性能优异,而受损发束会在日常梳理中发生断裂。然而,头发并非单一均质材料,因此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系统、科学的表征较为复杂。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头发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以及拉伸曲线的含义,阐述了头发内部结构和组成对拉伸性能的影响,列举了数种影响头发拉伸性能的因素并分析了市面上几种提升头发拉伸性能的原料及其作用机理,以期对护发产品中具有发丝强韧效果的成分以及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烷基甜菜碱类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化行为的分子模拟研究
    李勇斌,王文栋,陈健,沈家训,刘艺,孙霜青
    日用化学工业    2021, 51 (7): 583-589.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1.07.001
    摘要317)   HTML62)    PDF(pc) (1694KB)(447)   

    以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甜菜碱为研究对象,采用粗粒度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不同结构的烷基甜菜碱模型,考察其联结基团和疏水尾链对溶液体系中自聚体的溶液行为的影响,分析了自聚体胶束的弯曲角分布、相对形状各异性以及径向分布函数等参数,探究了球形、棒状、分支状胶束的形状转变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在联结基团的作用下,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发生弯曲,小胶束交联融合形成棒状—分支状胶束转变;疏水尾链长度增加会导致胶束体积变化从而降低分子间相互作用,小胶束易融合形成球形—棒状胶束的形状转变。文章为相似体系下的理论探索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思维角度,对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和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氟表面活性剂和氟聚合物(Ⅺ) ——全氟碳流体
    窦增培,张甜甜,邢航,肖进新
    日用化学工业    2016, 46 (11): 615-621.   doi: 10.13218/j.cnki.csdc.2016.11.002
    摘要343)      PDF(pc) (828KB)(801)   
    介绍了全氟碳流体的性能特点、发展历程、结构特点、制备方式和应用领域,分析了国内全氟碳流体市场现状,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聚乙丙交酯微球的制备及对曲安奈德的包载与释放研究
    袁文博, 张华彤, 乔从德, 王领, 栾明明, 杨效登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11): 1266-1272.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3.11.004
    摘要106)   HTML9)    PDF(pc) (2470KB)(219)   

    曲安奈德具有药性好、药效强、作用时间持久的优点,但是,油溶性使其应用不方便。聚乙丙交酯(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做成微球负载曲安奈德。本文以三氟甲磺酸为催化剂、葡萄糖为引发剂制备了聚乙丙交酯,并以核磁共振波谱和凝胶色谱法表征了聚乙丙交酯的分子结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结果显示,所得聚乙丙交酯中乳酸和乙醇酸链段的质量比为50:50,羧基封端,分子量介于36 000~41 000,分子量分布窄,分散性指数约为1.60。以高压静电喷雾法制得粒径小于20 μm(d20≥92%)的微球,该微球对曲安奈德亲脂性药物的载药量大于44%,能实现长达120 h的释放周期,而且在药物释放前期释放速率和时间呈现线性关系。文章为PLGA载药微球的制备和拓展曲安奈德在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和慢性湿疹等皮肤疾病治疗提供基础数据,为功能性护肤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三皮素对抗痤疮的功效研究
    卢伊娜,王光寅,谢红,谢智勇
    日用化学工业    2019, 49 (1): 29-33.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19.01.007
    摘要1144)   HTML27)    PDF(pc) (1257KB)(1032)   

    以倒捻子果皮﹑厚朴树皮﹑石榴果皮3种植物皮提取物组成的三皮素溶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方法对其抗脂质过氧化﹑控油﹑抑菌﹑抗炎的功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三皮素在质量分数为1%时,对脂质过氧化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质量分数为0.1%的三皮素处理皮脂腺细胞24 h后,可显著下调胰岛素样受体 (IGF1R)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γ) 的mRNA表达水平来降低细胞内脂质合成。三皮素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为0.03%。在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模型上,三皮素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白介素6 (IL6) ﹑前列腺素E2 (PGE2) 和一氧化氮 (NO) 的表达。三皮素作为一种天然来源的活性原料,可针对痤疮发病机制中的各大因素来发挥其对抗痤疮的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一类以对苯二胺为联接基的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王晨,许虎君
    日用化学工业    2019, 49 (5): 293-297.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19.05.003
    摘要310)   HTML25)    PDF(pc) (1043KB)(1028)   

    以环氧氯丙烷,对苯二胺和N,N-二甲基烷基胺为原料,分两步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疏水链长的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C12、C16和C18,通过FT-IR和 1H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苯二胺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表面张力(γcmc)以及Krafft点、乳化、泡沫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在25 ℃时C12、C16和C18的cmc分别为3.29×10 -3,2.53×10 -4和3.14×10 -4 mol/L,γcmc分别为28.24,31.95和35.06 mN/m;C12和C16的Krafft点均小于0 ℃,C18的Krafft点为10 ℃;C12的发泡性优于C16和C18;C18的乳化性能强于C12和C16;C12、C16和C18均具有优异的抗微生物活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一种含酯基的酰胺型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陆小豪,许虎君,林良良,常宽,高海燕
    日用化学工业    2021, 51 (7): 598-605.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1.07.003
    摘要274)   HTML21)    PDF(pc) (1706KB)(242)   

    以溴乙酸、乙二醇、月桂酸和N,N-二甲基-1,3-二氨基丙烷为原料,通过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含酯基的酰胺型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C12- (BAE) -C12,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质谱(MS)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表面张力、电导率和荧光3种不同方法测定了C12- (BAE) -C12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利用电导率法测定了其在25、35和45 ℃条件下的热力学函数,以及测定了其乳化和抗静电性能。结果表明,25 ℃时C12- (BAE) -C12在不同测定方法下的cmc分别为0.331 1、0.532 8和0.316 2 mmol/L,根据相关公式计算所得热力学参数进一步说明其胶束化过程为熵驱动,且升高温度会阻碍体系的胶束化。此外,相关应用性能测定结果还表明C12- (BAE) -C12与传统单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相比具有更好的乳化和抗静电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化妆品植物原料(IV)——抑制黑色素合成信号通路的植物美白原料的研究与开发
    任倩倩,吴华,金建明
    日用化学工业    2021, 51 (7): 590-597.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1.07.002
    摘要669)   HTML27)    PDF(pc) (1150KB)(792)   

    人类的皮肤和头发的颜色取决于黑色素的数量、质量和分布。黑色素在保护皮肤免受各种环境的有害影响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而黑色素过量合成会导致严重的皮肤问题。因此,研究黑色素生物合成的信号通路调控以及探究相关的经信号通路抑制黑色素合成的植物提取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调控黑色素生物合成的信号通路和调控因子,包括α-MSH诱导的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SCF/c-kit介导的MAPK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NO/cGMP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因子、转录因子PAX3和肝X受体。重点介绍通过调控各种信号通路抑制黑色素合成的植物提取物。这些植物提取物虽然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进行调控,但大多下调一种整合上游信号通路和调控下游基因的转录因子MITF的表达,进而降低酪氨酸酶(TYR)的表达,抑制细胞内黑色素的生物合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AIMP1衍生肽的护肤功效研究
    杨秀芬,马文君,李磊,王培培,郑春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2): 171-179.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3.02.007
    摘要195)   HTML10)    PDF(pc) (2188KB)(460)   

    皮肤糖化反应是导致肤色暗黄、色斑、老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皮肤糖化问题,开发了一种生物活性多肽并进行护肤功效验证。AIMP1衍生肽(AdP)是由氨基酰tRNA合成酶相互作用多功能蛋白质1(AIMP1)衍生而来的寡肽,具有类AIMP1的多种生物活性。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糖化和羰基化体系研究AdP的抗糖化效果,并对含AdP的样品进行了临床功效测试。结果表明:AdP可减缓BSA与葡萄糖的糖基化反应,减少蛋白质羰基的生成,具有浓度依赖性;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显著提高27.32%,TEWL降低12.77%,R2值提高10.34%,ITA°值提高14.25%,皱纹面积减少12.14%,AdP可有效抑制蛋白糖化,具有提升屏障功能、祛黄提亮抗皱的功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N-月桂酰基甲基丙氨酸钠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李颖,许虎君
    日用化学工业    2021, 51 (6): 496-501.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1.06.004
    摘要499)   HTML17)    PDF(pc) (1231KB)(565)   

    以甲基丙氨酸和月桂酰氯为主要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一种阴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N-月桂酰基甲基丙氨酸钠(SLMA),通过FT-IR、MS和1H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SLMA的Krafft点、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张力、乳化、润湿、泡沫、去污性能,以及SLMA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微极性及临界胶束聚集数。结果表明:SLMA的Krafft点低于0 ℃;25,35,45和55 ℃下SLMA的cmc分别为8.23×10-3,8.27×10-3,8.29×10-3和8.34×10-3 mol/L,γcmc分别为33.00,32.90,32.80和32.10 mN/m;SLMA的乳化和润湿性能优于N-月桂酰基肌氨酸钠(LS),起泡性、稳泡性及去污值与LS相当;在25,35,45和55 ℃下SLMA的临界胶束聚集数分别为11,35,60和79。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柠檬酸酐的合成与表征
    金柱,张军,杨效益,杨秀全,周媛
    日用化学工业    2016, 46 (4): 212-215.   doi: 10.13218/j.cnki.csdc.2016.04.007
    摘要721)      PDF(pc) (710KB)(556)   
    以无水柠檬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柠檬酸酐,通过单因素试验利用滴定法考察投料摩尔比、反应温度以及溶剂用量对反应转化率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52 ℃,n(乙酸酐)∶n(无水柠檬酸)=1.2∶1,n(乙酸)∶n(无水柠檬酸)=1.0∶1,反应时间为1.5 h时,柠檬酸酐收率达88.8%。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表征了合成产物,证明其为五元环状柠檬酸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加拿大稠油油田油溶性降黏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肖洒,孙玉豹,王少华,吴春洲,舒展
    日用化学工业    2021, 51 (9): 832-838.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1.09.004
    摘要288)   HTML19)    PDF(pc) (1403KB)(1872)   

    加拿大M油田油藏温度低,油藏埋深浅,原油黏度高,含水少,流动性差,针对M油田稠油特性,研制了油溶性降黏剂PH-OV。实验研究表明:油溶性降黏剂PH-OV的较优组成为4%酯化改性聚醚+15%二乙二醇二丁醚+81%芳烃类溶剂油,PH-OV质量分数达到3%时,对M油田稠油降黏率可达到85.2%;加量达到5%以上时,在14~80 ℃内的降黏率均可达到80%以上。随着原油含水率的增高,降黏率随之增大,60%含水率时降黏率达到98.5%。该降黏剂可有效降低原油屈服值,对原油降黏性能稳定可达168 h以上,辅助冷水驱油效率可达到30.03%,相比水驱冷采提升了12.86%。油溶性降黏剂PH-OV可适用于M油田稠油冷采,具备有效实施提高采收率的潜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改性油脂乙氧基化物单独稳定的水包油高内相乳液
    韩亚楠, 台秀梅, 刘英, 耿涛, 白艳云, 郭凌霄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12): 1392-1397.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3.12.005
    摘要67)   HTML10)    PDF(pc) (2947KB)(202)   

    以1.5wt%改性油脂乙氧基化物为单一乳化剂,体积分数86%甜杏仁油为油相,制备了一系列水包油高内相乳液。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流变仪研究了不同EO加合数和不同碳链长度改性油脂对形成乳液粒径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改性乳木果油稳定的高内相乳液,乳化性能随着EO值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对于不同碳链长度改性油脂稳定的高内相乳液,C12~C14分布的椰子油基和棕榈仁油乙氧基化物制备的乳液黏度和储能模量(G')相近且较低;而C16~C18分布的乳木果油基乙氧基化物制备的乳液黏度和储能模量更高。此外,从EO数分布和碳链分布角度对不同样品间的差异进行了机理解释。制备的高内相乳液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日用化妆品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常用化妆品成型技术(Ⅵ)——固液兼备:半固体
    唐文俊,王长运,徐桂云,牛千雪,范金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2, 52 (12): 1278-1285.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12.003
    摘要1514)   HTML11)    PDF(pc) (1190KB)(406)   

    半固体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种物质形态,也是一类极其重要的产品剂型。兼具固体和液体特性的半固体属于浓分散体系,具有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性。半固体一般是由有效成分和适宜基质经均匀混合而得的具有适当稠度的膏状制剂,在医药、化妆品、日用化工、食品、农业、造纸、纺织、印染、材料等诸多行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半固体作为一类极其重要的化妆品制剂,具有品类丰富、制作简单、便于使用、产品稳定、功能多样等优点。本文介绍了半固体的组成和流变性能、半固体的基质和有效成分、半固体的制备基本要求和制备方法以及几类典型半固体化妆品的性能、组成和应用,并简析了半固体化妆品的研发应持续关注的方面和重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阿魏酸纳米醇质体的制备、表征及体外经皮吸收研究
    邓梦洁, 易国斌, 吕冉, 柳亚锋, 叶大威, 陈佳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11): 1285-1292.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3.11.007
    摘要129)   HTML17)    PDF(pc) (2426KB)(190)   

    研究了微射流技术制备的阿魏酸纳米醇质体经皮递送和抗氧化性能。首先,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卵磷脂、边缘活化剂(蔗糖棕榈酸酯、吐温-80)对阿魏酸纳米醇质体包封率的影响,优化得到:卵磷脂、蔗糖棕榈酸酯与吐温-80为0.68%:0.51%:0.25%(w/%)时,所制备的阿魏酸纳米醇质体粒径小且分布均匀((104.5±0.7) nm),PDI为0.05±0.01,包封率高(88.8%±2.6%),稳定性高(25 ℃稳定存放60天)。其次,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Franz扩散池体外透皮实验分别评价了阿魏酸纳米醇质体的抗氧化性能和经皮递送性能,阿魏酸纳米醇质体的IC50值为8.7 μg/mL,抗氧化活性略高于阿魏酸丙二醇水溶液(IC50值为11.7 μg/mL);阿魏酸纳米醇质体皮肤滞留量和累积透过量分别为(18.2±3.5) μg/cm2和(25.3±3.2) μg/cm2,分别是阿魏酸丙二醇水溶液的1.2倍和1.4倍。研究发现,制备的阿魏酸纳米醇质体粒径均一、包封率高、稳定性好且抗氧化性高、经皮吸收性能好,有望用于酚酸类天然活性物经皮递送系统,及其抗氧化、抗衰老、美白等功效化妆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2-十一烷基-N-羧甲基-N-羟乙基咪唑啉的合成及性能
    张高飞,张威,王丰收
    日用化学工业    2020, 50 (3): 155-158.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0.03.003
    摘要620)   HTML7)    PDF(pc) (1046KB)(988)   

    以月桂酸、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合成了十一烷基羟乙基咪唑啉,再与季铵化试剂氯乙酸乙酯反应合成了低盐含量的2-十一烷基-N-羧甲基-N-羟乙基咪唑啉(LSUHCI)。用FT-IR和质谱表征了十一烷基羟乙基咪唑啉中间体结构,并进行了组分定性定量分析,用FT-IR和 1H NMR表征了LSUHCI的结构,研究对比了其与普通型2-十一烷基-N-羧甲基-N-羟乙基咪唑啉(UHCI)的物化性能。结果表明,LSUHCI中NaCl含量为1.3%,是一种低盐型表面活性剂,LSUHCI的平衡表面张力(γcmc)为27.52 mN/m,临界胶束浓度(cmc)、润湿性和乳化性均优于UHCI,发泡性和稳泡性比UHCI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皮肤微生态与微生态护肤品
    赵化冰, 李颖甜, 王熙函, 黄正梅, 路福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5, 55 (3): 390-398.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5.03.015
    摘要90)   HTML15)    PDF(pc) (1358KB)(78)   

    皮肤微生物组及其生存环境共同构成了皮肤微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的屏障作用。微生物组是皮肤微生态系统的核心,其通过介导物理屏障、化学屏障以及免疫屏障的相互作用,维持着皮肤稳态。日常使用护肤品已成为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其对皮肤微生态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本文综述了护肤品中可能影响皮肤微生态的各类因素,从共性影响、有害影响、有益影响、不确定性影响几个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微生态护肤品的研发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鼠李糖脂稳定的纳米乳液及其凝胶的构筑和性能研究
    蒋晓倩, 张丽亚, 宋爱新, 孙秀萍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5, 55 (6): 677-686.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5.06.001
    摘要43)   HTML6)    PDF(pc) (2262KB)(33)   

    以辛癸酸甘油酯(ODO)作为油相,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L)为乳化剂,采用超声辅助法制备了水包油型纳米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用量及油、水比例对纳米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纳米乳液的形成区域,进一步探究了油相组成、温度、pH和氯化钠浓度等因素对纳米乳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构筑的纳米乳液在经过较高温度处理以及较宽pH范围下均可稳定存在。为进一步提高纳米乳液稳定性,引入胶凝剂明胶制备了纳米乳液凝胶。明胶的引入显著增强了纳米乳液的稳定性,并延缓了活性成分(如百里香酚)的释放。研究为生物相容性乳液体系的构建及活性物质的封装与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化妆品活性成分通过细胞自噬发挥护肤功效的研究进展
    吴凡, 张嘉琪, 秦毅, 王俊, 吴宗翰, 盘瑶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5, 55 (6): 803-810.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5.06.015
    摘要40)   HTML5)    PDF(pc) (1427KB)(33)   

    自噬作为一种细胞稳态维持机制,可清除受损或多余的蛋白质和细胞器。一些化妆品活性成分可通过调节自噬,清除细胞中的废物和调节相关通路与细胞功能,从而发挥修复细胞损伤、减缓非酶糖基化进程、修护皮肤屏障损伤,减少黑色素生成与皮脂分泌等作用,在化妆品开发应用中存在巨大的前景。文章综述了自噬在抗衰老、修护皮肤屏障、美白与控油功效方面发挥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归纳了调节自噬改善皮肤状态的化妆品活性成分,最后对其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发展前景和开发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桃树脂提取物的抗衰老功效研究
    黄少勇,周利丹,寻伟,施雪梅,卢伊娜
    日用化学工业    2022, 52 (2): 159-165.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02.008
    摘要2424)   HTML59)    PDF(pc) (1551KB)(542)   

    皮肤老化由多种因素引起,主要包括年龄导致的自然老化和暴露于环境导致的光老化。大气中的紫外线、雾霾中的多环芳烃均能造成皮肤炎症、细胞活性和功能下降,最终导致皮肤松弛、老化,形成皱纹、斑点。本研究以桃树脂提取物(PG)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方法对其紧致、抗皱的功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成纤维细胞衰老模型上,PG在质量分数为0.3%~10%的范围下能剂量依赖性地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Ⅰ型胶原蛋白合成,降低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在紫外线(UVA)和雾霾类似物苯并芘(BaP)造成的角质形成细胞衰老模型上,质量分数为0.1%~10%的PG可以抑制细胞因子前列腺素E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恢复细胞活性,并降低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在人体临床评价上,质量分数为2%~10%的PG具有显著的即时提升皮肤含水量、降低经皮失水率、提升紧肤感、减少皱纹效果。PG作为一种天然来源的活性原料,可应用于皮肤保湿、紧致、抗皱系列产品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离子液体:药食同源植物功效成分提取的新选择
    赵星宇, 周利琴, 赵祯霞, 黄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5, 55 (6): 795-802.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5.06.014
    摘要69)   HTML11)    PDF(pc) (1392KB)(31)   

    药食同源植物在食品营养和中医药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提取技术虽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却存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随着对药食同源植物和天然产物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寻找高效、环保的提取方法成为研究热点。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ILs)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天然产物的提取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文章综述了离子液体在药食同源植物功效成分提取中的研究进展,包括离子液体的基本特性、发展历程以及对天然产物中功能成分提取的作用机制。详细讨论了药食同源植物的定义、种类及其功效成分,并深入分析了离子液体在这些植物功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实例。此外,还探讨了使用离子液体进行提取的优势,如高选择性、可调性以及环境友好性,同时也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包括成本问题、生物安全性问题等。最后,对离子液体在药食同源植物功效成分提取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橙皮素胶束溶液的制备及透明质酸对其稳定性和经皮渗透作用的影响
    张晓宇, 侯彩平, 赵丽萍, 谢茵, 刘丽清, 何亚丽, 田青平
    日用化学工业    2016, 46 (2): 92-96.   doi: 10.13218/j.cnki.csdc.2016.02.007
    摘要295)      PDF(pc) (793KB)(359)   
    制备橙皮素胶束溶液,并以Zeta电位和经皮渗透速率为指标,考察透明质酸对胶束溶液稳定性和经皮渗透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明质酸可显著提高橙皮素胶束溶液的稳定性和经皮渗透活性,当其质量分数为0.5%时,胶束溶液透明稳定、无不良气味,室温下pH平均值为5.4±0.1,Zeta电位平均值为-32.62 mV,橙皮素经豚鼠皮肤的稳态渗透速率常数Js达7.475 8 μg/(cm2·h),为对照组的1.5倍。橙皮素胶束溶液耐寒和耐热实验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中国海参养殖现状与护肤功效研究进展
    赵楚杰,吴丽晴,何秋星,杨峥,叶吕阳光,原丽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5, 55 (2): 225-234.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5.02.012
    摘要58)   HTML5)    PDF(pc) (1228KB)(124)   

    海参是一种备受推崇的滋补食材,被誉为“八大海宝”之一。海参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抗肿瘤、抗氧化、抗凝血、抗病毒、抗疲劳、增强免疫、改善记忆和代谢调节等,尤其在护肤行业表现出显著的抗衰老、保湿、美白、抗皱、修复和抑制黑色素等功效。本文综述了海参在国内的养殖现状及其活性成分在护肤品中的应用,旨在为中国的护肤品和药用行业提供更多的原料和半成品,推动海参活性成分在产业中的发展,为热带海参养殖业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其快速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双子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鲍艳,郭佳佳,李晓璐,时春华,张晓艳
    日用化学工业    2016, 46 (5): 296-301.   doi: 10.13218/j.cnki.csdc.2016.05.012
    摘要301)      PDF(pc) (773KB)(466)   
    综述了双子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特点,着重介绍了双子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界面性质、聚集行为及抗水解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在皮革、纺织以及农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煤层气促解吸剂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鲁红升, 杨阳, 吴洋, 严向阳, 林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5, 55 (6): 687-699.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5.06.002
    摘要34)   HTML5)    PDF(pc) (2192KB)(26)   

    煤层气作为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高效开发对改善能源结构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系统综述了促解吸剂技术在煤层气开发中的研究进展与挑战,重点探讨了物理置换、化学竞争吸附、润湿性调控及热力学协同等多种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物理置换类促解吸剂通过竞争吸附占据煤基质活性位点,增强甲烷解吸效率;表面活性剂等化学药剂通过重构气-液-固界面作用,降低毛细管阻力并优化孔隙流体分布;润湿性调控技术则通过改变煤岩表面亲疏水性,削弱甲烷与煤基质的结合强度。此外,热力学协同机制通过温度、压力与孔隙结构的动态演变,系统提升解吸动力学效率。然而,煤层非均质性、化学剂长期滞留风险及储层条件下工作液对煤岩作用机制不明等问题仍制约促解吸技术发展。未来研究需聚焦多因素耦合模型的构建、智能响应材料的开发及CO2封存与甲烷增采的一体化技术,推动煤层气开发向绿色化、精准化方向转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不同品种蝴蝶兰黄酮代谢途径分析
    程灵,汪建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2, 52 (12): 1293-1299.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12.005
    摘要1570)   HTML5)    PDF(pc) (1397KB)(35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研究18种蝴蝶兰的黄酮代谢途径。建立HPLC技术分析黄酮代谢途径(调控颜色)。使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进一步分析蝴蝶兰黄酮代谢途径关键基因表达水平;农杆菌介导瞬时转化蝴蝶兰,获得转基因株系。蝴蝶兰HPLC分离技术可成功分离29种组分,与其它物种葡萄、风信子差别较大;使用Real-Time PCR分析不同品种蝴蝶兰黄酮代谢途径关键基因,发现不同品种的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黄烷酮-3-羟化酶(Flavonol-3-hydroxylase,F3H)以及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时空表达模式基本一致;农杆菌介导法构建关键酶基因RNAi干扰载体瞬时转化蝴蝶兰,黄酮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干扰表达会淡化蝴蝶兰颜色。建立了蝴蝶兰黄酮代谢途径的HPLC研究方法,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对蝴蝶兰花色调控机理的揭示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蛋白酶在洗衣液中的稳定性改良
    吴美娜,李磊,夏咏梅,刘湘,王海军
    日用化学工业    2019, 49 (2): 103-107.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19.02.008
    摘要660)   HTML17)    PDF(pc) (1027KB)(597)   

    以硼砂为对照,考察了16种柠檬酸盐、多元醇及酯系列稳定剂,以及温度、pH、稳定剂用量对3种蛋白酶在洗衣液中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基于洗衣液的主要成分考察了表面活性剂AES,AEO和APG等对蛋白酶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盐尤其是柠檬酸铵钙的稳定效果最佳,APG0810和APG1214的稳定效果与硼砂接近。当蛋白酶用量为0.5%时,以柠檬酸铵钙-APG0810-APG1214三元复合体系稳定蛋白酶,含有Purafect 4000L和Purafect Prime 4000L的复合稳定剂体系在pH=7和25 ℃下的3周酶活保持率分别可达到84.3%和71.5%;在pH=8和37 ℃下的3周酶活保持率分别为47.2%和30.4%;硼砂体系pH=7和37 ℃下的3周酶活保持率分别为2.87%和13.5%。此外,AES会较大幅度地降低酶活,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7和AEO9对其酶活无显著影响,但AEO和AES的混合并不能降低AES对酶活的损伤,可以考虑在液体加酶洗涤剂中增加APG和AEO的使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改性油脂乙氧基化物与平平加二元复配体系的性能研究
    张勇,周婧洁,孙永强,孙晋源,梁慧斌,武华萍
    日用化学工业    2019, 49 (3): 162-166.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19.03.005
    摘要467)   HTML6)    PDF(pc) (1041KB)(744)   

    通过水溶性、凝固点、润湿、乳化、去污及泡沫性能的测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油脂乙氧基化物(SOE-N-60)与平平加O-20、平平加O-25的二元复配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25 ℃时,对于总质量分数为70%的SOE-N-60与平平加二元复配产品,SOE-N-60与平平加O-25的质量比大于5:5时;SOE-N-60与平平加O-20的质量比大于4:6时;均能形成均一透明的体系,且产品的凝固点均低于10 ℃;SOE-N-60与平平加O-20及平平加O-25的二元复配体系的去污性能以及对液体石蜡的乳化性能均表现出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复配体系的泡沫略高于单一SOE-N-60。此类复配产品有望用于低温低泡浓缩液体洗涤剂配方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微乳液的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
    毛雪彬,杜志平,台秀梅,刘晓英
    日用化学工业    2016, 46 (11): 648-653.   doi: 10.13218/j.cnki.csdc.2016.11.008
    摘要590)      PDF(pc) (851KB)(1205)   
    综述了微乳液与普通乳状液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并对微乳液的形成机理和体系结构、性质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手段作了介绍;探讨了微乳液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头发与头皮护理的科学基础(Ⅳ)—— 蛋白多肽类护发原料的研究现状
    范加谊, 马铃, 陈殿松, 常宽, 王靖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53 (4): 382-389.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3.04.003
    摘要368)   HTML38)    PDF(pc) (1963KB)(479)   

    随着发用化妆品的发展,许多新的原料被开发和应用,蛋白多肽类的原料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多种发用化妆品中,例如洗发水、护发素、发膜等。在发用化妆品中加入某一些蛋白多肽类原料可以有效的提升头发的机械强度、柔顺度、疏水性等,因此对日常生活中的光老化和烫发时头发的还原以及染发时头发的漂白等化学损伤等具有修复效果。本文对蛋白多肽类护发原料的来源、提取方法、护发机理、护发效果、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为蛋白多肽类护发原料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皮肤黑色素形成机理与干预机制
    陈卓仪,刘晓英,郑雅婷,洪婷,刘潭林,杜志云
    日用化学工业    2019, 49 (2): 113-117.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19.02.010
    摘要1064)   HTML50)    PDF(pc) (942KB)(1483)   

    皮肤黑色素形成机理与美白研究息息相关,综述了皮肤黑色素的形成机理及其在细胞水平上的调控,同时也对黑色素的干预机制,包括黑色素合成通路、运输路径、分解及代谢和内外因素干预调节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皮肤黑色素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酵液中四氢嘧啶及羟基四氢嘧啶
    刘紫寒,郭秋爽,周超,孙杨,李华,刘宇鹏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2, 52 (11): 1236-1240.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11.013
    摘要459)   HTML18)    PDF(pc) (1161KB)(377)   

    为实现发酵液样品中四氢嘧啶和羟基四氢嘧啶的分离检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建立一种测定中度嗜盐菌发酵液中四氢嘧啶及羟基四氢嘧啶含量的方法。使用乙醇抽提法提取样品,采用VertexTM NH2 (4.6×250 mm,5 μm)液相色谱柱对中度嗜盐菌发酵液中四氢嘧啶及四氢嘧啶进行了分析,选用紫外(UV)检测器,对比不同检测条件。通过色谱条件优化,选定了70%乙腈作为流动相,柱温30 ℃,检测波长210 nm,流速0.8 mL/min。发酵液样品中四氢嘧啶和羟基四氢嘧啶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两种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在99.2%~102%,精密度偏差在1%~2%范围内,检出限为1.5 μg/mL,定量限为5 μg/mL,分离度为1.70。该方法检测范围大,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分离度及稳定性,适用于发酵液中四氢嘧啶及羟基四氢嘧啶的分离检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疏水改性壳聚糖的合成与乳化性能研究
    孟新宇,柳欢,胡学一,夏咏梅
    日用化学工业    2021, 51 (8): 705-710.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1.08.002
    摘要689)   HTML17)    PDF(pc) (2397KB)(598)   

    壳聚糖(CS)不同的分子量和脱乙酰度赋予了其多样性,但强亲水性限制了其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因此,若通过疏水改性降低壳聚糖的强亲水性可扩展其作为乳化剂的应用。本文通过美拉德反应以酪蛋白疏水多肽(CHP)对不同分子量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进行疏水改性。以60 ℃,相对湿度75%,反应时间3天以及CHP和CS质量比1∶3为美拉德反应的较优条件。获得接枝度为3.10%~15.08%的系列接枝物,并通过红外和荧光光谱对接枝物进行结构分析。经酪蛋白疏水多肽改性得到的接枝物可以用于稳定乳状液的制备。对乳状液稳定性进行考察,以质量分数为1%的接枝物稳定50%橄榄油的O/W乳状液。壳聚糖稳定的乳状液在7天破乳,而接枝物可以为乳液液滴提供较大的静电排斥力,为乳状液提供了良好的长期储存稳定性,保持28天不破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经表皮失水率测量影响因素剖析及标准化操作研究
    陈凤玲, 王亚茹, 叶蓉姿, 梁嘉恩, 谢嘉颖, 谭建华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5, 55 (6): 715-722.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5.06.005
    摘要33)   HTML8)    PDF(pc) (1332KB)(22)   

    人体皮肤经表皮失水率(TEWL)的测试所受影响因素众多。通过设计不同的测试方案,对健康受试者的面颊及前臂内侧等区域的测试结果进行系统对比,探究测量方法、环境条件、受试部位及仪器设备等因素对TEWL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测试方法(包括不同的测量模式、两次测量间隔时间、受试者等待时间和累积多次测量)均会影响测试结果的重现性,不同皮肤表面接触环境的温湿度、面部受试部位和昼夜时间等条件下的TEWL测试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型号的TEWL仪器之间测试结果具有强相关性,但测试稳定性具有显著差异。该研究较为系统地剖析了影响经表皮失水率测量的各种因素,建立了一个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为精准评价化妆品的功效提供可靠、科学的技术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