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今天是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法测定防晒剂经皮渗透作用及其应用研究
    谢宇, 张少峰, 杨武成, 谢嘉颖, 范瑞芳, 谭建华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9): 1133-1139.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9.015
    摘要3143)   HTML8)    PDF(pc) (1657KB)(45)   

    基于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技术,采用皮肤成分分析仪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皮肤中防晒剂深度分布及经皮渗透量的实时、在体测试方法。以志愿者手臂为实验对象,针对常见的三种防晒剂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OMC)、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DBHB)和乙基己基三嗪酮(EHT),测试并分析了手臂不同皮肤区域经皮渗透能力的一致性,同时比较了不同配方工艺防晒乳的防晒剂经皮渗透作用。结果表明,手臂内侧的不同区域皮肤防晒剂经皮渗透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证明可用于不同防晒剂产品的经皮渗透对比;比较油包水防晒乳和纳米乳化工艺的防晒乳中防晒剂的经皮渗透作用,发现经过1 h的皮肤渗透,纳米乳化工艺的防晒乳相比油包水型防晒乳液,三种防晒剂在皮肤的经皮渗透量均降低约60%,而且EHT的经皮渗透深度相对更浅。该方法在防晒剂经皮渗透作用研究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可为化妆品的经皮吸收提供方法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二氧化硅包载对维生素C稳定性提高的研究
    石美玲, 陈娟博, 李皓, 黄员琴, 张启清, 曾飒, 孟涛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9): 1015-1022.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9.001
    摘要3136)   HTML15)    PDF(pc) (2190KB)(55)   

    针对化妆护肤用品中亲水活性成分维生素C(Vc)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二氧化硅负载Vc(Vc@SiO2)并通过硅烷改性(Vc@s-SiO2)分散在辛酸/癸酸甘油三酯(GTCC)油相体系中提升其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Vc负载于二氧化硅中,包封率为68.2%、载药率为13.6%;改性后Vc@s-SiO2表面疏水,接触角由33.6°增大为130.7°;分别在紫外光照射和50 ℃下静置时,Vc@s-SiO2相较于游离Vc能相应提高11.4倍和27.7倍相对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二氧化硅负载Vc并分散于GTCC中能够隔绝水和氧等不利因素,降低活性损失,提高Vc的稳定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在0.5 mol/L H2SO4中对45#碳钢的缓蚀性能研究
    原梦颖, 王德华, 楠惠开, 耿涛, 刘弘毅, 朱海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0): 1145-1154.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0.001
    摘要2802)   HTML18)    PDF(pc) (7806KB)(56)   

    以三聚氯氰、正己胺/正辛胺/十二胺、乙二胺、N, N-二甲基-1, 3-丙二胺、溴乙烷为原料,合成了3种不同疏水链长度的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Cm-2-Cmm=6,8,12),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高分辨质谱(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表面张力法研究合成的3种不同疏水链长的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C6-2-C6,C8-2-C8和C12-2-C12)的表面活性;采用静态失重法、电化学阻抗、动电位极化和量子化学方法研究其在0.5 mol/L H2SO4溶液中对45#碳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疏水链碳数从6增加到12,3种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从0.059 mmol/L降低到0.013 mmol/L,pc20值从1.23增加到1.89;电化学阻抗结果表明,同一浓度下,缓蚀率随疏水链亚甲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在0.5 mol/L H2SO4溶液中,对碳钢均有较好的缓蚀性能,当C12-2-C12浓度为0.2 mmol/L时,其对45#碳钢的缓蚀率可达95.03%;动电位极化结果表明,3种表面活性剂都是以抑制阴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3种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地吸附在碳钢表面。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天然生物质材料的制备、性质与应用(Ⅸ)——易溶稳定的多功能天然多糖胶:葫芦巴胶
    高宇, 周业杰, 李元铭, 刘骑源, 刘雅迪, 范金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9): 1023-1029.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9.002
    摘要2643)   HTML9)    PDF(pc) (1152KB)(38)   

    葫芦巴胶是从豆科植物葫芦巴胚乳中提取出的一种水溶性天然多糖胶。因葫芦巴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持水性、增稠性、热稳定性和乳化力、成膜性等理化性能,以及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并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共混和酶法等多种改性技术进一步改善其理化性质、提升其功效作用,使得葫芦巴胶在日用化工、食品加工、医药、采油等行业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浅述了葫芦巴胶的来源、分子结构及其典型理化性质,并总结了葫芦巴胶的主要提取、纯化方法及常用改性技术,同时概述了葫芦巴胶及其改性产物的应用情况,并提及了当前葫芦巴胶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发方向和发展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基于体外水平的护肤功效研究
    王建, 范毓慧, 李丹凤, 程宁文, 李玲, 于玉凤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9): 1030-1038.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9.003
    摘要2507)   HTML25)    PDF(pc) (1489KB)(90)   

    基于体外水平探究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的护肤功效。首先通过不同温度对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进行处理,分析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随后通过检测其对弹性蛋白酶的抑制率、胶原蛋白酶的抑制率、人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含量、体外角质形成细胞活性氧(ROS)抑制作用及对角质形成细胞透明质酸(HA)、丝聚蛋白(FLG)和转谷氨酰胺酶1(TGM1)表达量的影响,评价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的体外护肤功效。结果显示,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在70 ℃以内能保持其稳定性良好。在护肤功效方面,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能够抑制弹性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的活性,促进人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含量上升。同时,其对体外角质形成细胞ROS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以增加角质形成细胞HA、FLG和TGM1的表达量。总之,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具有良好的体外护肤功效,本研究证明其具有潜在的紧致、抗皱、保湿及修护作用,是一种理想的化妆品原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氨基酸组合物护发功效及机理探究
    范加谊, 喻文莘, 卞筱颖, 岳岭佳, 王靖, 常宽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9): 1059-1068.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9.006
    摘要2480)   HTML12)    PDF(pc) (1856KB)(90)   

    为了研究氨基酸组合物对损伤头发的修护功效,通过拉伸测试、梳理测试等方法评价了氨基酸原料对于发丝的修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测试中氨基酸组合物原料可以使屈服区拉力提升29.4%,使头发的梳理功分别下降22.4%(干梳)、18.1%(湿梳)。通过谱学表征以及荧光渗透试验和应力松弛试验的结果,可以认为氨基酸组合物通过渗透进入发丝的方式,修护其中被破坏的化学键、提高分子间作用力从而达到增韧的效果,并使得发丝脂质向头发表面聚集,对头发表面性质起到修护效果,改善了头发的梳理性,特别是对烫发染发导致的受损头发具有显著的修护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MQ硅树脂成膜剂的性能研究
    何洁颖, 蔡佳静, 王飞飞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9): 1078-1085.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9.008
    摘要2430)   HTML9)    PDF(pc) (1924KB)(48)   

    MQ硅树脂是四烷氧基硅烷(Q单元)和三甲基乙氧基硅烷(M单元)的共聚产物,出色的防水与持妆能力,致使其在化妆品领域作为成膜材料运用广泛,因此评估和筛选适宜的MQ类成膜剂对提升配方开发效率十分重要。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接触角测量仪、透气性分析仪等探究了21款市售MQ硅树脂的成膜性、成膜时间、疏水疏汗疏油性、透气性与分子量及分布状态等性能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MQ硅树脂的性质与其分子量的大小和分布状态有一定关系,对于分子量较高、分布较窄的MQ硅树脂类成膜剂,其成膜脆性高、疏水疏汗性强、透气率低、成膜时间快。而在分子量减小,聚合物分散性指数几乎不变或者拓宽,即分布较宽的情况下,MQ硅树脂表现出较柔软、疏油性较好、疏水疏汗性一般、成膜时间较长、透气率较高的特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4-己基间苯二酚的美白功效及新作用机理探讨
    顾学兰, 张红, 肖雪, 周壮, 瞿珏, 施奕冰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2): 1437-1446.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2.005
    摘要2230)   HTML18)    PDF(pc) (7450KB)(73)   

    文章旨在系统评价4-己基间苯二酚(4-HR)的皮肤美白功效,并探索其新的作用机理。临床测试以祛斑美白化妆品功效原料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为指南,开展了一项为期8周、安慰剂对照的人体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精华露中添加0.4% 4-HR能显著提高皮肤ITA°值,降低皮肤黑色素含量。表面涂抹等量4-HR能明显提高体外重组3D黑素模型的表观亮度,显著减少黑色素含量。基于角质细胞的转录组学分析提示被4-HR影响表达的基因除参与皮肤发育过程、角质化过程,还影响氧化活性调控、细胞自噬功能等。进一步体外研究证明,4-HR能够抑制蓝光诱导的活性氧水平,减轻角质形成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在人角质-黑素细胞共培养模型中,4-HR不仅能降低黑素含量,同时还能明显提高细胞自噬标记物LC3表达。加入自噬抑制剂氯喹后,4-HR对黑色素含量的抑制作用也随之显著降低。研究表明,添加0.4% 4-HR的精华露具有良好的美白功效,4-HR可能以减轻氧化应激、调节细胞自噬功能的新作用机理而起到美白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支链扩展表面活性剂与两性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性能
    曾小丁, 郑延成, 张国庆, 曾令迟, 穆健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2): 1405-1413.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2.001
    摘要2157)   HTML14)    PDF(pc) (6684KB)(67)   

    以2-己基-1-癸醇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嵌段聚醚磺酸盐类扩展型表面活性剂(IC16P6E6S),评价了IC16P6E6S的溶解性和表面性能,并分别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两性表面活性剂羧基甜菜碱(HAB)进行复配,探讨了混合比对流体力学直径以及界面性能的影响,测试了二元体系的乳化性能、吸附性能以及岩心驱油效果。结果表明,IC16P6E6S在蒸馏水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1 mmol/L,γcmc为28.53 mN/m。IC16P6E6S与HAB、CTAB有较强的协同作用,能有效降低界面张力。n(IC16P6E6S) ∶n(HAB)=1∶1和n(IC16P6E6S) ∶n(CTAB)=1∶3混合体系分别在1%~7% NaCl和3%~7% NaCl盐度范围内将界面张力保持在超低(10-3 mN/m数量级)和低界面张力(10-2 mN/m数量级)范围。随着盐度的增加,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形成的乳液经历从Winsor Ⅰ到Winsor Ⅲ再到Winsor Ⅱ的相转变过程,IC16P6E6S/HAB复配体系较IC16P6E6S/CTAB混合体系能够产生更多的中相乳液,乳液体系更稳定,油增溶量高达43 mL/g,同时具有较好的抗吸附性能;与水驱相比,其降压率可达到25.00%,采收率提高11.75%,说明IC16P6E6S/HAB复配体系更有利于低渗透储层的降压增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与经典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梁馨支, 孙婷, 叶馨遥, 王宇凯, 白亮, 李洪光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0): 1155-1165.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0.002
    摘要2083)   HTML10)    PDF(pc) (9356KB)(62)   

    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因其良好的表面活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扩展其下游应用空间,开发复合表面活性剂配方,文章将一种寡聚醇聚醚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与经典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磺酸盐和醇醚磷酸盐)复配,详细探究了二元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混合吸附参数和混合胶束参数。随后围绕精选的复配比例,对二元表面活性剂的分散(泡沫、乳液、悬浮液)性能在常见模型体系中进行了初步探究,为聚醚硅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应用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阿魏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邓诗雨, 金建明, 吴华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2): 1489-1496.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2.011
    摘要2039)   HTML8)    PDF(pc) (7103KB)(57)   

    阿魏酸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酚类化合物,其主要来源是从植物中提取,另外也可以通过生物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得到。而生物合成阿魏酸是最有前景的工业生产方法。在化妆品应用中,阿魏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阿魏酸常作为美白功效成分,其通过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以减少黑色素的生成。阿魏酸也可以作为抗氧化剂,它能消除细胞自由基、抑制ROS的产生、参与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和调节抗氧化酶活性而发挥抗氧化作用。阿魏酸也具有很好的防晒功效,通过吸收紫外线,抑制UVB诱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活性来减少紫外辐射造成的皮肤伤害;阿魏酸也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具有保护作用。阿魏酸还能有效延缓衰老,主要通过降低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活性来抑制透明质酸的降解,诱导前胶原和透明质酸的合成而发挥功效。阿魏酸对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等皮肤炎症性疾病的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通过抑制多种炎症因子和细胞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阿魏酸也具有广谱的抗菌效果,其作用机制是破坏细菌和真菌细胞膜,导致细胞质膜渗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另外,阿魏酸还能促进皮肤伤口愈合和再生。但阿魏酸相对比较差的稳定性限制了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相转化及其优异的抗炎生理活性
    张婉萍, 顾宜婷, 李旭艳, 孙志勇, 魏春红, 张冬梅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1): 1289-1297.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1.001
    摘要1919)   HTML17)    PDF(pc) (1353KB)(73)   

    含有碳酸(H2CO3)的护肤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二氧化碳(CO2)转化为H2CO3的过程并不稳定,H2CO3护肤的作用机理也尚未得到明确证实。本文对CO2在不同温度、pH值和压力条件下的水合-溶解行为进行了研究。此外,基于CO2水合转化现象,研究了CO2水合物对巨噬细胞(RAW 264.7)的炎症效应。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会减弱CO2的水合作用,而pH值和压力的升高都会促进CO2水相转化。当pH值小于6时,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当pH值在6~7之间时,提示溶液是H2CO3和HCO3-的混合物。当pH值在7~9之间时,它们主要生成HCO3-。当pH值大于9时,CO2的溶解度主要转化为CO32-。此外,CO2还能通过抑制p38蛋白的磷酸化来抑制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CO2水合物抑制了促炎因子IL-6、TNF-α的表达,并上调了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此外,CO2水合的抗炎分子机制是通过抑制p38的磷酸化来抑制MAPK信号通路。研究了CO2的水合溶解行为,这项研究揭示了CO2水合物的抗炎生物效应,为CO2护肤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用支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海上高含水油田用无机复合调驱剂实验研究
    于萌, 徐国瑞, 李翔, 郑玉飞, 冯轩, 杨劲舟, 刘丰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1): 1307-1312.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1.003
    摘要1907)   HTML8)    PDF(pc) (1429KB)(62)   

    针对海上碳酸氢钠水型的高含水油田,以硅酸钠和氯化钙为主剂、聚羧酸分散剂和乳液聚合物为助剂制备了环保型无机复合调驱剂,并研究了聚羧酸分散剂类型和乳液聚合物质量浓度对调驱剂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聚羧酸分散剂的酸醚比为3.7、分子量为23 800时,聚羧酸分散剂和无机颗粒表面的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作用相互促进,可达到有效分散效果。配合使用低质量浓度乳液聚合物(500 mg/L),形成的无机复合调驱体系可进一步增强体系的黏度和强度,初始黏度从1.1 mPa·s提升至5.4 mPa·s。封堵实验表明,无机复合调驱剂能够大幅度增加流动阻力,封堵率可达82.3%。该无机复合调驱剂可实现在线注入,具有快速分散、深部调驱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在海上及其他作业空间受限的高含水油田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多重乳液在护肤类化妆品上的应用
    朱春芳, 李俊彪, 谢珍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0): 1243-1250.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0.012
    摘要1793)   HTML7)    PDF(pc) (6540KB)(71)   

    多重乳液在化妆品配方工艺中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乳化体系,其具有提升化妆品功效成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改善传统乳状液的肤感、实现功效成分的协同包载及缓释等性能,在化妆品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是化妆品乳化体系的研究热点。在配方设计及实践应用中,多重乳液结构复杂,稳定性较差,制备难度大,生产工艺应用要求高,因此在化妆品实际生产过程中未被广泛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多重乳液结构,阐述多重乳液的制备方法及稳定性影响因素,为解决多重乳液的稳定性问题提供思路,最后概述了不同类型多重乳液在护肤类化妆品上应用,展望多重乳液应用前景,旨在为多重乳液在护肤类化妆品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基于蜡酯型乳化剂的液晶结构乳状液的制备研究及应用性能表征
    沈玲华, 庄洁, 张瑾, 张倩洁, 张婉萍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1): 1320-1329.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1.005
    摘要1793)   HTML7)    PDF(pc) (8722KB)(59)   

    研究了制备工艺和配方组成(油脂、多元醇、流变调节剂和离子性成分)对蜡酯型乳化剂液晶结构形成的影响,并对其液晶结构乳状液进行了相关的应用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一罐法制备乳液更有利于该乳化剂配方体系液晶结构的形成。该乳化剂与植物油脂相溶性较好,乳化能力较佳,对于植物来源酯类油脂,遵循油水界面张力越小,乳化效果越佳,越有利于液晶结构形成的规律;甘油的添加能使体系保持最初优异的液晶结构及其稳定性,但1,3-丁二醇会由于其氢键与水形成的水合基团扰乱界面膜分子排列,从而使体系的液晶结构完整性及稳定性有所降低;离子性成分的添加可通过增加乳化剂紧密排列来明显增强体系的液晶结构;天然流变调节剂的加入,如AX和Tara,可以增强体系液晶结构的高温稳定性,而卡波类可增强其低温稳定性。同时,通过对液晶结构乳状液应用性能的研究发现,使用蜡酯型乳化剂制备得到的液晶结构乳状液保湿性能明显优于普通结构乳状液,且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长链烷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在驱油用油水界面行为的分子模拟研究
    易飞, 孟繁涛, 陈斌, 徐浩, 吴晓燕, 李晓亮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0): 1166-1171.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0.003
    摘要1778)   HTML6)    PDF(pc) (5799KB)(42)   

    随着化学驱规模化实施,表面活性剂的需求量猛增,而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由于其优异的界面活性、抗盐性能及绿色环保等特点,是适合油田多场景开采的一类高效驱油剂。为从分子尺度探究长链烷基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并解释提采机制,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不同疏水链长和亲水基团的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油水界面行为和微观分子构型。通过与实验数据相互验证,为宏观实验现象提供了微观分子层面解释,并归纳了长链烷基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的界面作用机制,为根据分子模拟界面迁移及分布规律进行驱油剂设计提供指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美藤果发酵多肽对液晶乳液结构的影响
    刘晓纯, 罗婷婷, 戴洁, 陈来成, 何秋星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2): 1456-1464.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2.007
    摘要1729)   HTML9)    PDF(pc) (7558KB)(34)   

    为研究美藤果多肽对液晶乳液的作用机制,通过制备以美藤果发酵多肽作为活性成分的水包油液晶乳液,采用偏光显微镜、粒度仪、热重-差热同步测定系统、流变仪等对液晶乳液在不同发酵产物浓度下的微观结构、粒径、稳定性、热力学特性和流变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美藤果发酵多肽液晶乳液的平均粒径为(25.7±2.8) μm,液晶结构完整、乳液稳定性好,1%的美藤果多肽添加量的乳液其结合水含量占比、液晶含量均较3%,5%的美藤果多肽添加量的乳液多;通过流变学显示,液晶乳液黏度随剪切速率变化曲线展现剪切变稀现象,属于非牛顿流体;1%添加量的液晶乳液其滞后面积、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均大于空白乳液、3%,5%液晶乳液,表明其触变性大,抗剪切能力强,1%添加量的液晶乳液中多肽的亲水性氨基酸残基与水相结合,其疏水性氨基酸残基进入油相,在油水界面形成一层黏弹膜,使得液晶乳液具有更稳定的三维网络结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氧化型谷胱甘肽凝聚及其在染料去除中的应用
    张月, 刘玉, 赵莉, 王策, 徐宝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2): 1423-1430.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2.003
    摘要1682)   HTML10)    PDF(pc) (6082KB)(38)   

    在静电和疏水作用的共同驱动下,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混合发生凝聚,利用此凝聚过程可以实现从水中提取染料的目的。文章分析了GSSG-DDAB (摩尔比为1∶4)的凝聚作用随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观察到形成了浑浊的液滴悬浮液,而在碱性pH值下发生分相,凝聚相作为上层自动分离出来。我们选用了5种带不同电荷的染料,包括亮黄、酸性红13、甲酚紫、铬蓝SE和4-羟基偶氮苯,染料在酸性条件下加入GSSG-DDAB悬浮液中,然后将pH值调至约10时,染料在凝聚相中富集,从体系中自发分离出来,漂浮在溶液表面,实现对染料的富集和去除,结果均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效率(均超过85%)。GSSG与DDAB的凝聚作用为处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提取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天然生物质材料的制备、性质与应用(Ⅹ)——高黏稳定的水溶性微生物多糖:黄原胶
    吕妮雅, 张燕爽, 韩桂梅, 范金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0): 1172-1180.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0.004
    摘要1617)   HTML8)    PDF(pc) (6644KB)(38)   

    黄原胶是由黄单胞菌属产生的胞外多糖,是由一系列五糖重复单元链接形成的高分子杂多糖聚合物。黄原胶及其衍生物以其优异的稳定性、增稠性、乳化性、悬浮性、流变性、耐酸碱性、耐温性,耐盐性等性能,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学品、食品、医药、水处理、石油开采等多个行业领域。本文介绍了黄原胶的结构、性质、生产方法和改性技术,以及黄原胶寡糖的性质、制备和分离纯化方法,并概述了黄原胶及其改性产物的应用情况,提及了当前黄原胶生产中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表面活性聚集体稳定非水相泡沫的实验研究
    张自伟, 燕永利, 贺炳成, 豆龙龙, 史松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0): 1181-1190.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0.005
    摘要1543)   HTML7)    PDF(pc) (6946KB)(43)   

    非水相泡沫在化妆品、多孔材料、生物医药、油气开发等方向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表面张力较低等原因导致发泡困难,稳定性差,因此与泡沫相关的领域,一直是被攻克的难点。表面活性聚集体具有密度高,有序性良好等性质,可有效降低界面张力,被广泛应用于相关领域。文章以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主剂,与甲酰胺和癸醇融合,制备出不同的表面活性聚集体并对其表征,观察非水相溶剂的起泡性和稳定性能。 结果表明:表面活性聚集体均为层状液晶结构,属于非牛顿流体,有剪切-稀释的流变现象,并且表面活性剂的含量越高,表面活性聚集体层状液晶的结构越稳定,泡沫随层状液晶质量含量上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SDBS/癸醇/甲酰胺的稳泡能力优于SDS/癸醇/甲酰胺,以甲酰胺为非水相时,SDBS/癸醇/甲酰胺中层状液晶为60%(w/%)时,泡沫稳定时长55 h以上。当非水相为癸醇时,SDBS/癸醇/甲酰胺中层状液晶为60%(w/%)时,泡沫稳定时长6 h以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天然生物质材料的制备、性质与应用(Ⅻ)——多功能酸性植物杂多糖:果胶
    刘雅迪, 郭凯越, 高阿秀, 周业杰, 范金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2): 1414-1422.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2.002
    摘要1384)   HTML17)    PDF(pc) (8209KB)(40)   

    果胶是一种组成和结构复杂的天然植物亲水性胶体,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细胞中。因果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稳定性、胶凝性、乳化性等性质以及安全无毒、生物相容性良好、可生物降解的天然属性和降低胆固醇、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等多种生理活性,且利用其分子结构中的羟基、羧基、糖苷键等活性官能团进行物理、化学、酶处理及复合改性后能显著改善其理化性质、增强其功效性能,使得果胶及其改性产物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日用化工、功能材料、可降解生物质材料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浅述了果胶的来源、结构和典型理化性质与功能特性,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果胶的提取方法、分离纯化技术和改性手段,同时概述了果胶及其改性产物的应用情况,并提及了果胶及其改性产物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将来的研发方向和发展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金属离子Mn2+α-烯烃磺酸钠/月桂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蠕虫状胶束形成的调控作用研究
    储鹏举, 余晓玲, 侯克期, 王文慧, 李隆杰, 葛际江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6): 621-629.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6.001
    摘要1371)   HTML14)    PDF(pc) (6757KB)(55)   

    Mn2+可诱导阴离子表面活性剂α-烯烃磺酸钠(AOS)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LHSB)的混合物形成蠕虫状胶束。在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1%~5%范围内,研究了AOS与LHSB质量比、Mn2+质量分数、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及温度对蠕虫状胶束黏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OS与LHSB质量比从1:9变为9:1以及Mn2+质量分数的增加,表面活性剂溶液黏度先增大后减小。体系的零剪切黏度随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指数增加。常温下研究了表面活性剂黏度的变化规律,测得AOS与LHSB质量比为3:7时体系黏度最大,且当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2%时的最佳Mn2+含量为0.5%,此时零剪切黏度为9 030.9 mPa·s。用冷冻透射电镜(cryo-TEM)观察胶束形态,发现此时溶液中蠕虫状胶束较长,网络结构紧密,呈现出良好的线性黏弹性。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Mn2+质量分数对蠕虫状胶束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天然生物质材料的制备、性质与应用(Ⅺ)——高支化的高浓低黏植物多糖:阿拉伯胶
    赵以墨, 王嘉麟, 吴放, 熊海平, 薛鹏程, 范金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1): 1298-1306.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1.002
    摘要1338)   HTML7)    PDF(pc) (2066KB)(43)   

    阿拉伯胶是一种来源于合金欢树(Acacia sengal (L.) Willdenow)及其它亲近树种的具有高度支化结构和复杂组成的天然植物胶。因阿拉伯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增稠性、乳化性、稳定性等性质以及安全无毒、生物相容性良好、可生物降解的天然属性,且利用其分子结构中的羟基、糖苷键等活性官能团进行物理、化学、酶处理及共混/复合后能显著改善其理化性质、增强其功效性能,使得阿拉伯胶及其改性产物和复合物在日用化工、食品、医药、纺织印染、油墨、功能材料等多个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浅述了阿拉伯胶的名称、来源、结构和典型理化性质与功能特性,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阿拉伯胶的提取方法和再加工工艺,同时介绍了阿拉伯胶及其改性产物和复合物的应用情况,并提及了阿拉伯胶及其改性产物和复合物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发方向与发展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重组人钙网蛋白促雄激素性脱发小鼠毛发再生的作用研究
    贺改英, 吴首标, 刘树涛, 魏东东, 崔俊生, 王毅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1): 1313-1319.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1.004
    摘要1331)   HTML7)    PDF(pc) (2705KB)(38)   

    研究重组人钙网蛋白(recombinant human calreticulin,rh-CRT)促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小鼠毛发再生的作用。建立AGA小鼠模型,局部应用rh-CRT,研究rh-CRT对毛发再生的影响。通过观察不同时间毛发整体外观和局部外观评估毛发的再生,采用颜色测试仪检测皮肤的黑色素指数,利用皮肤镜观察不同类型毛发直径的变化,扫描电镜检测毛小皮的改变,并进一步通过HE染色研究皮肤和真皮脂肪厚度以及毛囊的数量。结果发现,rh-CRT促进AGA小鼠毛发的再生,增加黑色素指数,并显著提高AGA小鼠粗毛和细毛的直径,修复睾酮组(testosterone,TES)诱导的毛小皮的损伤。从皮肤冠状面观察发现rh-CRT显著促进AGA小鼠毛囊数量的表达,并增加皮肤和真皮脂肪的厚度。这些结果表明rh-CRT可以促进AGA小鼠毛发的再生,在防脱产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油相对水相泡沫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
    白凡, 燕永利, 刘江波, 严阿勇, 贺炳成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6): 630-639.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6.002
    摘要1232)   HTML9)    PDF(pc) (8636KB)(66)   

    油水混相泡沫在日用化妆品、化学工业、石油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关于油水混相泡沫的报道多集中在探究表面活性剂、温度、pH、矿化度等外界因素对油水混相泡沫的稳定性的影响,对于油相种类和油相含量对水相泡沫的形成和稳定性影响机制缺乏系统研究。文章通过改变油相种类、油水体积比进行发泡实验,最后通过分析各泡沫体积、泡沫排液半衰期、泡沫的衰变速率、泡沫的微观粒径、油相的表面张力和油水界面张力来探究油相对水相泡沫的形成和稳定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随着油相碳链长度的增加水相泡沫的起泡性能下降;同时随着油相的表面张力增大,泡沫稳定性提高;油水体积比对水相泡沫的形成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低油水体积比时,泡沫壁之间排列紧密,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泡沫,且由于泡沫之间相互挤压,使其微观结构形貌杂乱无规则;随着油水体积比的升高泡沫粒径整体上变小,且大小变得越来越均匀,泡沫结构变得更加致密,使得泡沫更加稳定。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天然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其在皮肤领域的研究进展
    刘慧, 杨思佳, 任晗堃, 曲召辉, 郑立波, 李姝静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6): 708-717.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6.012
    摘要1197)   HTML3)    PDF(pc) (9074KB)(62)   

    植物多糖是一种从植物各部位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由十个或十个以上的单糖单元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近年来,由于其丰富的生物活性、安全性、亲肤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多糖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不同的提取和纯化方法会对多糖的结构产生影响,进而改变其生物活性。本文阐述了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并同时对植物多糖具有的保湿补水、抗氧化、抗炎、抑菌、美白等功效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植物多糖在功能化妆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脂肪胺窄分布乙氧基化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郎钰, 耿涛, 周婧洁, 孙晋源, 梁慧斌, 王春雨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6): 640-647.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6.003
    摘要1149)   HTML5)    PDF(pc) (6112KB)(30)   

    采用催化剂KOH、SnCl4、实验室自制弱碱性非均相催化剂(NHGC)催化十二脂肪胺与环氧乙烷的乙氧基化反应,合成了加合数为5的十二胺聚氧乙烯醚(DAEO5)。根据文献报道,催化剂的种类会直接影响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因此通过分析不同催化体系制备的DAEO5,并对其分子量分布宽窄、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理化性质和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乙氧基化催化剂相比,NHGC制备的DAEO5具有较窄的低聚物分布和较低的游离胺含量,且产品的黏度和水溶液的浊点较其他产品都较高。利用不同催化体系合成的DAEO5的∆Gmic和∆Gmic均小于0,表明DAEO5能在水中自发形成胶束和吸附层。NHGC合成产品的润湿性和乳化性能较好,其润湿时间远低于用KOH和SnCl4作为催化剂合成的产品。不同催化剂合成产品去污能力相差不大,但是不同催化体系合成的相同EO加合数的DAEO对于炭黑污布的去污能力比对皮脂污布的去污能力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油水混相泡沫的稳定化研究进展
    方旭东, 燕永利, 刘江波, 严阿勇, 贺炳成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6): 698-707.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6.011
    摘要1064)   HTML6)    PDF(pc) (9021KB)(54)   

    油水混相泡沫是一种特殊的泡沫体系,由于其在化工、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因此对其稳定化机制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最新研究进展,研究了影响油水混相泡沫稳定性的因素,包括表面活性物质、油相以及一些其他因素,以探究其对泡沫的发泡性能和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并着重论述了油相的种类、含量对泡沫稳定化的影响,最后探究了温度、矿化度以及不同表面活性剂和颗粒或者油相的耦合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文章还提出了一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利用新型材料和纳米颗粒技术开发更有效的泡沫稳定化方法,对于深入理解油水混相泡沫的稳定化机制、优化泡沫性能、开发新的应用和解决相关领域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全氟辛酸对成骨细胞骨形成和破骨细胞骨吸收作用研究
    薛黎明, 林元杰, 金玉娥, 徐佳乐, 卢大胜, 汪国权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6): 648-655.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6.004
    摘要1046)   HTML5)    PDF(pc) (5993KB)(37)   

    考察全氟辛酸(PFOA)对成骨细胞骨形成和破骨细胞骨吸收的作用和机制,为探索PFOA暴露引起骨丢失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原代新生大鼠颅盖骨分离成骨细胞,考察1,10和100 μmol/L PFOA对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骨结节形成的影响;采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及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诱导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分化破骨细胞模型,考察1,10和100 μmol/L PFOA对破骨细胞活力,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活性和骨吸收陷窝形成指标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考察成骨细胞护骨素(OPG)和RANKL蛋白表达。PFOA在1和10 μmol/L时促进成骨细胞活力,但对ALP活性和骨结节形成无影响。100 μmol/L PFOA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ALP活性和骨结节形成,同时抑制OPG/RANKL蛋白表达的比例。PFOA对破骨细胞活力无影响,10和100 μmol/L PFOA可显著抑制促进TRAP活性和骨吸收陷窝形成面积。PFOA抑制成骨细胞骨形成作用可能通过下调Wnt通路,通过抑制OPG/RANKL/RANK通路,促进破骨细胞骨吸收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皮肤微生态调节型产品的评价方法概述
    郑玉梅, 胡熔, 吴文海, 宋丽雅, 王闻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1): 1382-1390.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1.013
    摘要955)   HTML5)    PDF(pc) (1139KB)(936)   

    综述了皮肤微生态调节型产品的评价方法,包括体外和人体测试方法,用于指导相关产品的研发与评价。化妆品可以通过直接改变皮肤微生物数量、生长代谢、群落结构、群体效应或通过调节皮肤免疫反应、改善皮肤生理功能等方式调节皮肤微生态平衡。皮肤微生物的数量、生长代谢水平、群体效应、皮肤免疫反应状态等评价指标常采用体外法。皮肤微生物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和皮肤生理状态常采用人体测试法,并结合16S rRNA扩增子测序、ITS扩增子测序、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等高通量测序技术。不同评价方法评估的维度和优势不同,体外法更具有靶向性,条件易于控制,但模型过于简单缺乏活性;相比之下,人体测试法更具有全观性,更符合真实使用场景,但很难定性个体差异、产品使用与微生物组变化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在评价过程中采用体外和人体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互补不同评价方法的局限性,能为产品的效果提供更完整的证据链。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纳米SiO2颗粒稳定非水相泡沫的排液行为研究
    高婷婷, 燕永利, 张随望, 陈钰, 贺炳成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7): 751-758.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7.001
    摘要914)   HTML10)    PDF(pc) (2467KB)(58)   

    非水相泡沫在石油化工、食品化工、日用化工和生物医药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但非水相溶剂本身的低表面张力和低介电常数决定了其难以形成稳定的泡沫,而纳米SiO2颗粒在发泡及稳泡领域的独特优势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二氯二甲基硅烷(DCDMS)对14 nm的SiO2颗粒进行表面润湿性改性,研究纳米SiO2颗粒润湿性对非水相泡沫排液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纳米SiO2颗粒表面润湿性的增大,在非水相溶剂中形成的泡沫体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非水相溶剂极性的增强,其发泡性能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但在非极性溶剂中不能形成有效的泡沫。所形成的非水相泡沫排液过程分为排液初期、中期、末期三个阶段,随纳米SiO2颗粒表面润湿性的增大,泡沫消泡半衰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强极性溶剂泡沫排液半衰期可达45 min,中等极性溶剂泡沫排液半衰期可达60 min,且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随排液时间的增加,泡沫粒径逐渐增大,形状逐渐趋于多边形。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海水条件下延展型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性能研究
    潘斌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7): 759-766.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7.002
    摘要845)   HTML8)    PDF(pc) (1337KB)(69)   

    为系统探究海水条件下延展型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的结构-性能关系,本研究选取不同结构的延展型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界面张力测试,并分别考察了疏水烷基链长、烷基支链化、氧丙烯(PO)基团数、氧乙烯(EO)基团数对降低界面张力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增加烷基链长和疏水基支链化,对界面张力降低能力影响幅度小,不能达到超低数值(<10-2 mN/m)。PO数是影响延展型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能力的关键因素,通过长PO链段螺旋卷曲,增大疏水基尺寸,在适宜的亲水亲油平衡条件下,可以将界面张力降至10-3 mN/m数量级。EO基团增加不利于分子在界面上紧密排列,造成界面张力升高。原油组分在界面上的竞争吸附不利于界面张力降低,PO数增加,与原油的界面张力逐渐降低。该类表面活性剂在海水条件下依然具有高界面活性,适用于海上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洗衣废水影响纳米银团聚及溶解行为的关键因素研究进展
    谷秀君, 罗萍, 蔡承建, 杨德军, 蒋家超, 杨靖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7): 844-852.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7.012
    摘要751)   HTML4)    PDF(pc) (1275KB)(38)   

    纳米银因卓越的抗菌性能被广泛用于纺织品生产中。然而,在纺织品洗涤过程中,大量的纳米银会释放并进入到洗衣废水中。不同的洗涤条件决定了释放出的纳米银的团聚及溶解行为,进而影响后续环境过程并对水生生物及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为探究不同洗涤条件对纳米银团聚及溶解行为的具体影响,降低纳米银所带来的环境风险,文章归纳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在分析洗衣废水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废水中洗涤剂种类、光照、pH值、离子强度等条件对纳米银团聚及溶解行为的单独或联合作用与影响机理,并根据机理提出了减小纳米银生物毒性的建议,包括减少洗涤过程中纳米银的释放及洗衣废水处理方法的改善,最后对洗衣废水中纳米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提出了后续研究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油相组成对W/O型Pickering乳液稳定性和流变性能的影响
    张聚媛,台秀梅,刘慧民,马晓原,高续,罗毅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8): 879-886.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8.001
    摘要736)   HTML35)    PDF(pc) (2395KB)(85)   

    以二甲基甲硅烷基化硅石为乳化剂,采用均质乳化法制备W/O型Pickering乳液,通过偏光显微镜、表面张力仪、接触角测量仪和流变仪研究了油脂的极性、流变改性剂对W/O型Pickering乳液稳定性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非极性油脂,极性油脂制备出来的W/O型Pickering乳液液滴更小,稳定性能更优,其中霍霍巴油制备的Pickering乳液粒径分布较窄,形状均一,稳定性好;添加流变改性剂后,Pickering乳液的粒径有一定的下降,常温稳定性和低温稳定性均有小幅度提升,对于不同的油脂,与之结构上存在相似性的流变改性剂对粒径的降低及稳定性的提高效果较好。不同油脂制备的W/O型Pickering乳液均为非牛顿流体,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Pickering乳液的黏度降低,并且所有Pickering乳液的弹性模量(G')高于黏性模量(G"),均为凝胶乳液,线性黏弹区为0.001%~0.100%,添加流变改性剂后,Pickering乳液的黏度上升,剪切稀化现象基本不变,但线性黏弹区增大,可能与Pickering乳液的粒径和油水界面能的变化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天然生物质材料的制备、性质与应用(Ⅶ)——支链异构阴离子多糖胶:黄芪胶
    周业杰, 刘雅迪, 赵以墨, 孙晓彤, 高宇, 范金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7): 767-776.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7.003
    摘要730)   HTML5)    PDF(pc) (2127KB)(46)   

    黄芪胶是从天然草本植物黄芪中提取的一种多糖类物质,因具有化学稳定性、非致畸性、非免疫原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天然无毒等特性,且利用其分子结构中的羟基、羧基、糖苷键等活性官能基团进行分子修饰、化学交联、接枝共聚等改性处理能明显改善其理化性质、增强其功能效用,使得黄芪胶及其改性产物在医药领域、食品加工、水处理、医用材料、日用化学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浅述了黄芪胶的来源、组成和结构,主要理化性质和功能作用,以及提取纯化技术和应用进展情况,并提及了黄芪胶及其改产物当前研究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的修复作用研究
    刘兆亿, 陈鑫宇, 王艳, 李雪, 郭若曦, 张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7): 777-783.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7.004
    摘要702)   HTML5)    PDF(pc) (1928KB)(53)   

    探讨氧化苦参碱(OMT)乳膏对小鼠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作用。将7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除正常组小鼠外,采用胶带粘贴法模拟机械损伤,复制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小鼠模型。造模后经皮连续给药5天,拍摄照片并测定造模区域的经表皮失水量(TEWL)。实验结束后,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皮肤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8 (IL-8)的含量,通过实时定量PCR (RT-qPCR)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丝聚蛋白(FLG)、水通道蛋白3 (AQP3) mRNA的表达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屏障相关蛋白如封闭蛋白(OCC)、FLG、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OMT各剂量组均能降低皮肤TEWL,减轻炎症浸润,改善皮肤病理状态,同时高剂组皮肤组织中TNF-α等炎症因子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ZO-1、FLG mRNA及OCC、FLG、Claudin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因此,OMT具有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交联聚醚破乳剂对胜利油田二元驱采出液破乳性能研究
    孙立梅, 何海峰, 安申法, 栾智勇, 孙鹏, 王阳, 严峰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7): 795-802.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7.006
    摘要692)   HTML2)    PDF(pc) (1936KB)(35)   

    针对胜利油田二元驱采出液存在的破乳困难问题,将脱水型聚醚破乳剂(BP01,TA01和PA08)与清水型聚醚破乳剂(PEI01)交联,制备出交联聚醚破乳剂D-BP,D-TA和D-PA,研究了交联聚醚破乳剂的界面活性和对油水界面膜强度的影响,以及对二元驱采出液的破乳效果。结果表明,在三种交联聚醚破乳剂中,具有超支化结构的D-PA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作用力最强,界面活性最高;D-PA对稀释原油与采出水油水界面膜的影响最大,其吸附在油水界面后形成的界面膜的扩张模量最低。D-PA破乳剂对W/O乳状液的脱水率达到94.4%,对O/W乳状液的除油率达到98.1%。更为重要的是,其能同步处理含W/O和O/W复杂乳状液。D-PA对含W/O和O/W复杂乳状液的综合脱水率高于98%,处理后污水含油低于30 mg/L,游离态聚合物保留率达到了94.8%,油水界面整齐,无乳化中间层,表现出良好的破乳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咪唑离子液体与辛烷磺酸钠复配体系的聚集行为
    赵学艳,黄静宜,肖瑞杰,曹桂荣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8): 887-894.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8.002
    摘要654)   HTML11)    PDF(pc) (1450KB)(49)   

    采用表面张力法测定了辛烷磺酸钠(SOS)/溴化1-癸基-3-甲基咪唑鎓([C10mim]Br)以及SOS/溴化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鎓([C14mim]Br)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得到了临界胶束浓度(cmc)、平衡表面张力(γcmc)、表面压(Πcmc)、饱和吸附量(Γmax)和气液界面吸附分子的最小截面积(Amin)等参数。应用Rubingh正规溶液理论,计算了混合胶束的组成(X1m)、活度系数(f1mf2m)及分子相互作用参数(βm),所研究的体系均表现出了强协同增效作用,与[C10mim]Br相比,SOS与[C14mim]Br间的相互作用更强。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也表明了混合胶束是自发形成的,且为热力学稳定体系。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体系的浊度,结合目视观察与吸光度数值绘制了各体系的相图,SOS与[C10mim]Br和[C14mim]Br的复配体系均存在3个浓度区,即低均相溶液区、两相区和高均相溶液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天然生物质材料的制备、性质与应用(Ⅷ)——高黏多用的天然半乳甘露聚糖胶:瓜尔胶
    孙晓彤,周业杰,段亚彤,刘雅迪,张挺雨,范金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8): 895-902.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8.003
    摘要577)   HTML7)    PDF(pc) (1243KB)(45)   

    瓜尔胶是从瓜尔豆种子胚乳中提取的一种天然半乳甘露聚糖胶。因瓜尔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增稠性、胶凝性、成膜性等性质以及天然无毒、生物相容性良好、可生物降解的天然属性,且利用其分子结构中的羟基、糖苷键等活性官能团进行分子修饰、化学交联、接枝共聚、氧化等改性手段处理后能显著改善其理化性质、增强其功效性能,使得瓜尔胶及其改性产物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造纸、食品加工、石油开采、生物医药、水处理等多个行业领域。本文浅述了瓜尔胶的名称、来源和结构及其性质、提取工艺和改性方法,同时介绍了瓜尔胶及其改性产物的应用情况,并提及了瓜尔胶及其改性产物当前面临的问题和今后的研发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油性敏感皮肤发生机制及干预护理初探
    况昕珏,付媛媛,陈显才,陈勇,刘有停,易帆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8): 988-996.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8.014
    摘要562)   HTML13)    PDF(pc) (1734KB)(83)   

    随着现代不良生活习惯的普遍发生、环境污染的加剧,油性敏感皮肤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但确切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晰。本文回顾了油性敏感皮肤的定义及特征,综述了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包括皮脂腺分泌过多、表皮屏障功能降低、皮肤微生态失衡、炎症反应、神经与血管高反应等,并深入分析不同发生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这些机制,探讨了油性敏感皮肤的一系列干预护理建议,包括与干性敏感皮肤的护理差异、护肤品功效选择、生活习惯调整,有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科学有益的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