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今天是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法测定防晒剂经皮渗透作用及其应用研究
    谢宇, 张少峰, 杨武成, 谢嘉颖, 范瑞芳, 谭建华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9): 1133-1139.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9.015
    摘要3143)   HTML8)    PDF(pc) (1657KB)(45)   

    基于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技术,采用皮肤成分分析仪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皮肤中防晒剂深度分布及经皮渗透量的实时、在体测试方法。以志愿者手臂为实验对象,针对常见的三种防晒剂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OMC)、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DBHB)和乙基己基三嗪酮(EHT),测试并分析了手臂不同皮肤区域经皮渗透能力的一致性,同时比较了不同配方工艺防晒乳的防晒剂经皮渗透作用。结果表明,手臂内侧的不同区域皮肤防晒剂经皮渗透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证明可用于不同防晒剂产品的经皮渗透对比;比较油包水防晒乳和纳米乳化工艺的防晒乳中防晒剂的经皮渗透作用,发现经过1 h的皮肤渗透,纳米乳化工艺的防晒乳相比油包水型防晒乳液,三种防晒剂在皮肤的经皮渗透量均降低约60%,而且EHT的经皮渗透深度相对更浅。该方法在防晒剂经皮渗透作用研究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可为化妆品的经皮吸收提供方法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二氧化硅包载对维生素C稳定性提高的研究
    石美玲, 陈娟博, 李皓, 黄员琴, 张启清, 曾飒, 孟涛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9): 1015-1022.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9.001
    摘要3136)   HTML15)    PDF(pc) (2190KB)(55)   

    针对化妆护肤用品中亲水活性成分维生素C(Vc)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二氧化硅负载Vc(Vc@SiO2)并通过硅烷改性(Vc@s-SiO2)分散在辛酸/癸酸甘油三酯(GTCC)油相体系中提升其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Vc负载于二氧化硅中,包封率为68.2%、载药率为13.6%;改性后Vc@s-SiO2表面疏水,接触角由33.6°增大为130.7°;分别在紫外光照射和50 ℃下静置时,Vc@s-SiO2相较于游离Vc能相应提高11.4倍和27.7倍相对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二氧化硅负载Vc并分散于GTCC中能够隔绝水和氧等不利因素,降低活性损失,提高Vc的稳定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在0.5 mol/L H2SO4中对45#碳钢的缓蚀性能研究
    原梦颖, 王德华, 楠惠开, 耿涛, 刘弘毅, 朱海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0): 1145-1154.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0.001
    摘要2802)   HTML18)    PDF(pc) (7806KB)(56)   

    以三聚氯氰、正己胺/正辛胺/十二胺、乙二胺、N, N-二甲基-1, 3-丙二胺、溴乙烷为原料,合成了3种不同疏水链长度的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Cm-2-Cmm=6,8,12),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高分辨质谱(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表面张力法研究合成的3种不同疏水链长的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C6-2-C6,C8-2-C8和C12-2-C12)的表面活性;采用静态失重法、电化学阻抗、动电位极化和量子化学方法研究其在0.5 mol/L H2SO4溶液中对45#碳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疏水链碳数从6增加到12,3种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从0.059 mmol/L降低到0.013 mmol/L,pc20值从1.23增加到1.89;电化学阻抗结果表明,同一浓度下,缓蚀率随疏水链亚甲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在0.5 mol/L H2SO4溶液中,对碳钢均有较好的缓蚀性能,当C12-2-C12浓度为0.2 mmol/L时,其对45#碳钢的缓蚀率可达95.03%;动电位极化结果表明,3种表面活性剂都是以抑制阴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3种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地吸附在碳钢表面。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洗发水体系低温“果冻”现象流变学研究及改善
    梁亦欢,杜晶
    日用化学工业    2022, 52 (9): 920-929.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09.002
    摘要2715)   HTML49)    PDF(pc) (1020KB)(413)   

    从流变分析的角度上,运用动态温度扫描和动态频率扫描的方式了解低温凝胶现象,也就是俗称的“果冻”现象,在两种常见的透明洗发水表面活性剂体系中的表现。该现象在能形成虫状胶束并伴随盐屏蔽效应而加剧增稠的体系中容易产生,且随着Versathix(PEG-150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PPG-2羟乙基椰油酰胺)锚定类型增稠剂的加入而加剧,在不易形成虫状胶束而仅依靠增稠剂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增稠的体系中没有发现。冷冻透射电镜(Cryo-TEM)表征,确认了相似网络结构中虫状胶束和Versathix增稠的微观差异。同时探究在洗发水体系应用中有效改善凝胶的尝试方法。通过筛选,发现0.5%用量的水溶性赋脂剂Cromollient SCE(二PPG-2肉豆蔻油醇聚醚-10己二酸酯)的应用,使配方可以在不影响洗发水常温表观黏度范围的前提下有效改善体系低温下产生的凝胶现象。而该油脂更是一款能带来额外调理利益和提升配方温和性的原料,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天然生物质材料的制备、性质与应用(Ⅸ)——易溶稳定的多功能天然多糖胶:葫芦巴胶
    高宇, 周业杰, 李元铭, 刘骑源, 刘雅迪, 范金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9): 1023-1029.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9.002
    摘要2643)   HTML9)    PDF(pc) (1152KB)(38)   

    葫芦巴胶是从豆科植物葫芦巴胚乳中提取出的一种水溶性天然多糖胶。因葫芦巴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持水性、增稠性、热稳定性和乳化力、成膜性等理化性能,以及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并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共混和酶法等多种改性技术进一步改善其理化性质、提升其功效作用,使得葫芦巴胶在日用化工、食品加工、医药、采油等行业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浅述了葫芦巴胶的来源、分子结构及其典型理化性质,并总结了葫芦巴胶的主要提取、纯化方法及常用改性技术,同时概述了葫芦巴胶及其改性产物的应用情况,并提及了当前葫芦巴胶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发方向和发展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基于体外水平的护肤功效研究
    王建, 范毓慧, 李丹凤, 程宁文, 李玲, 于玉凤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9): 1030-1038.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9.003
    摘要2507)   HTML25)    PDF(pc) (1489KB)(90)   

    基于体外水平探究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的护肤功效。首先通过不同温度对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进行处理,分析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随后通过检测其对弹性蛋白酶的抑制率、胶原蛋白酶的抑制率、人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含量、体外角质形成细胞活性氧(ROS)抑制作用及对角质形成细胞透明质酸(HA)、丝聚蛋白(FLG)和转谷氨酰胺酶1(TGM1)表达量的影响,评价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的体外护肤功效。结果显示,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在70 ℃以内能保持其稳定性良好。在护肤功效方面,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能够抑制弹性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的活性,促进人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含量上升。同时,其对体外角质形成细胞ROS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以增加角质形成细胞HA、FLG和TGM1的表达量。总之,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具有良好的体外护肤功效,本研究证明其具有潜在的紧致、抗皱、保湿及修护作用,是一种理想的化妆品原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氨基酸组合物护发功效及机理探究
    范加谊, 喻文莘, 卞筱颖, 岳岭佳, 王靖, 常宽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9): 1059-1068.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9.006
    摘要2480)   HTML12)    PDF(pc) (1856KB)(90)   

    为了研究氨基酸组合物对损伤头发的修护功效,通过拉伸测试、梳理测试等方法评价了氨基酸原料对于发丝的修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测试中氨基酸组合物原料可以使屈服区拉力提升29.4%,使头发的梳理功分别下降22.4%(干梳)、18.1%(湿梳)。通过谱学表征以及荧光渗透试验和应力松弛试验的结果,可以认为氨基酸组合物通过渗透进入发丝的方式,修护其中被破坏的化学键、提高分子间作用力从而达到增韧的效果,并使得发丝脂质向头发表面聚集,对头发表面性质起到修护效果,改善了头发的梳理性,特别是对烫发染发导致的受损头发具有显著的修护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MQ硅树脂成膜剂的性能研究
    何洁颖, 蔡佳静, 王飞飞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9): 1078-1085.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9.008
    摘要2430)   HTML9)    PDF(pc) (1924KB)(48)   

    MQ硅树脂是四烷氧基硅烷(Q单元)和三甲基乙氧基硅烷(M单元)的共聚产物,出色的防水与持妆能力,致使其在化妆品领域作为成膜材料运用广泛,因此评估和筛选适宜的MQ类成膜剂对提升配方开发效率十分重要。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接触角测量仪、透气性分析仪等探究了21款市售MQ硅树脂的成膜性、成膜时间、疏水疏汗疏油性、透气性与分子量及分布状态等性能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MQ硅树脂的性质与其分子量的大小和分布状态有一定关系,对于分子量较高、分布较窄的MQ硅树脂类成膜剂,其成膜脆性高、疏水疏汗性强、透气率低、成膜时间快。而在分子量减小,聚合物分散性指数几乎不变或者拓宽,即分布较宽的情况下,MQ硅树脂表现出较柔软、疏油性较好、疏水疏汗性一般、成膜时间较长、透气率较高的特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凝胶的制备及表征
    齐佳悦,毛燚,陈林倩,王靖,杨成,孙亚娟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2, 52 (12): 1259-1268.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12.001
    摘要2395)   HTML26)    PDF(pc) (1930KB)(487)   

    为解决常见微凝胶体系释放过快、缓释效果差的问题,通过乳液法,一步制备了一种新型乙基纤维素包裹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凝胶。对相同水相配比下制备出的水凝胶和微凝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热失重效果、接触角分析和溶胀性能检测,证明了乙基纤维素包覆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凝胶的成功制备。通过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活性检测发现,微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在100 mg/L的质量浓度下没有明显细胞毒性。利用模型药物甲基蓝考察了不同药物含量、乙基纤维素含量、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含量、酸钙比(n(GDL) ∶n(EDTA-Ca)) 和钙含量对制备出的微凝胶粒径和包封率的影响,制备出微凝胶的包封率可达到67.1%。最后,对该体系的体外释放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体系的持续释放时间长达15 h,且具有一定的pH敏感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消防减阻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实验探索
    贺文云,徐娜,李小坤,张瑾渊,吕耀东,张兴芳
    日用化学工业    2022, 52 (9): 913-919.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09.001
    摘要2346)   HTML34)    PDF(pc) (1712KB)(532)   

    在全球能源紧张的背景下,“过程节能”手段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消防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将添加剂湍流减阻技术引进到消防系统,在不额外增大能耗的前提下能直接提高消防水的射出速度和射程,在提高灭火效率的同时节省水泵功耗。根据消防水流特点,初步选定聚氧乙烯/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水杨酸钠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该体系的减阻性能和表面张力,证实此体系可以用作消防系统减阻添加剂,但需控制聚合物浓度。研究发现复配体系的减阻性能及表面张力表现主要依赖于聚、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聚、表分子间相互作用强的体系,才更适合用作消防减阻聚/表复配添加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4-己基间苯二酚的美白功效及新作用机理探讨
    顾学兰, 张红, 肖雪, 周壮, 瞿珏, 施奕冰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2): 1437-1446.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2.005
    摘要2230)   HTML18)    PDF(pc) (7450KB)(73)   

    文章旨在系统评价4-己基间苯二酚(4-HR)的皮肤美白功效,并探索其新的作用机理。临床测试以祛斑美白化妆品功效原料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为指南,开展了一项为期8周、安慰剂对照的人体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精华露中添加0.4% 4-HR能显著提高皮肤ITA°值,降低皮肤黑色素含量。表面涂抹等量4-HR能明显提高体外重组3D黑素模型的表观亮度,显著减少黑色素含量。基于角质细胞的转录组学分析提示被4-HR影响表达的基因除参与皮肤发育过程、角质化过程,还影响氧化活性调控、细胞自噬功能等。进一步体外研究证明,4-HR能够抑制蓝光诱导的活性氧水平,减轻角质形成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在人角质-黑素细胞共培养模型中,4-HR不仅能降低黑素含量,同时还能明显提高细胞自噬标记物LC3表达。加入自噬抑制剂氯喹后,4-HR对黑色素含量的抑制作用也随之显著降低。研究表明,添加0.4% 4-HR的精华露具有良好的美白功效,4-HR可能以减轻氧化应激、调节细胞自噬功能的新作用机理而起到美白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Ca (H2PO42-H3PO4-K2SO4体系两步法制备KH2PO4过程中硫酸钙晶型和形貌调控
    叶文财,吴钦,易芸,于文,曹建新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2, 52 (11): 1169-1178.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11.004
    摘要2197)   HTML8)    PDF(pc) (4158KB)(278)   

    在Ca(H2PO42-H3PO4-K2SO4体系中,通过调控较低温度下CaSO4·2H2O结晶和较高温度下CaSO4·2H2O向CaSO4·0.5H2O转晶的两步法晶化反应,制备KH2PO4及副产品α型半水硫酸钙。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两步晶化过程中CaSO4晶型和形貌、磷钾收率和脱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K2SO4溶液浓度、SO42-过量系数、CaO/P2O5摩尔比和P2O5含量等参数的变化对CaSO4晶型形貌、磷钾收率和脱钙率具有明显影响。一步反应和结晶温度为70 ℃、反应和结晶时间为60 min、二步转晶温度为102 ℃、转晶时间为5.0 h、K2SO4质量分数10%、SO42-过量系数1.2、CaO/P2O5摩尔比0.20、P2O5质量分数25%条件下,滤液钾收率、磷收率和脱钙率分别达98.35%,91.43%和89.74%,制得石膏样品晶型为α-CaSO4·0.5H2O、形貌呈六棱形锥面短柱状、2 h抗折强度和绝干抗压强度分别达5.70 MPa和35.07 Mpa、强度等级达到JC/T 2038-2010《α型高强石膏》α30要求。制得的磷酸二氢钾纯度达80%以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支链扩展表面活性剂与两性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性能
    曾小丁, 郑延成, 张国庆, 曾令迟, 穆健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2): 1405-1413.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2.001
    摘要2157)   HTML14)    PDF(pc) (6684KB)(67)   

    以2-己基-1-癸醇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嵌段聚醚磺酸盐类扩展型表面活性剂(IC16P6E6S),评价了IC16P6E6S的溶解性和表面性能,并分别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两性表面活性剂羧基甜菜碱(HAB)进行复配,探讨了混合比对流体力学直径以及界面性能的影响,测试了二元体系的乳化性能、吸附性能以及岩心驱油效果。结果表明,IC16P6E6S在蒸馏水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1 mmol/L,γcmc为28.53 mN/m。IC16P6E6S与HAB、CTAB有较强的协同作用,能有效降低界面张力。n(IC16P6E6S) ∶n(HAB)=1∶1和n(IC16P6E6S) ∶n(CTAB)=1∶3混合体系分别在1%~7% NaCl和3%~7% NaCl盐度范围内将界面张力保持在超低(10-3 mN/m数量级)和低界面张力(10-2 mN/m数量级)范围。随着盐度的增加,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形成的乳液经历从Winsor Ⅰ到Winsor Ⅲ再到Winsor Ⅱ的相转变过程,IC16P6E6S/HAB复配体系较IC16P6E6S/CTAB混合体系能够产生更多的中相乳液,乳液体系更稳定,油增溶量高达43 mL/g,同时具有较好的抗吸附性能;与水驱相比,其降压率可达到25.00%,采收率提高11.75%,说明IC16P6E6S/HAB复配体系更有利于低渗透储层的降压增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与经典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梁馨支, 孙婷, 叶馨遥, 王宇凯, 白亮, 李洪光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0): 1155-1165.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0.002
    摘要2083)   HTML10)    PDF(pc) (9356KB)(62)   

    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因其良好的表面活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扩展其下游应用空间,开发复合表面活性剂配方,文章将一种寡聚醇聚醚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与经典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磺酸盐和醇醚磷酸盐)复配,详细探究了二元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混合吸附参数和混合胶束参数。随后围绕精选的复配比例,对二元表面活性剂的分散(泡沫、乳液、悬浮液)性能在常见模型体系中进行了初步探究,为聚醚硅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应用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阿魏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邓诗雨, 金建明, 吴华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2): 1489-1496.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2.011
    摘要2039)   HTML8)    PDF(pc) (7103KB)(57)   

    阿魏酸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酚类化合物,其主要来源是从植物中提取,另外也可以通过生物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得到。而生物合成阿魏酸是最有前景的工业生产方法。在化妆品应用中,阿魏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阿魏酸常作为美白功效成分,其通过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以减少黑色素的生成。阿魏酸也可以作为抗氧化剂,它能消除细胞自由基、抑制ROS的产生、参与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和调节抗氧化酶活性而发挥抗氧化作用。阿魏酸也具有很好的防晒功效,通过吸收紫外线,抑制UVB诱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活性来减少紫外辐射造成的皮肤伤害;阿魏酸也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具有保护作用。阿魏酸还能有效延缓衰老,主要通过降低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活性来抑制透明质酸的降解,诱导前胶原和透明质酸的合成而发挥功效。阿魏酸对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等皮肤炎症性疾病的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通过抑制多种炎症因子和细胞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阿魏酸也具有广谱的抗菌效果,其作用机制是破坏细菌和真菌细胞膜,导致细胞质膜渗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另外,阿魏酸还能促进皮肤伤口愈合和再生。但阿魏酸相对比较差的稳定性限制了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甘油和1,3-丁二醇在D相乳化法制备卸妆油中的应用研究
    董蕾蕾, 黄天怿, 蔡屹超, 段国兰, 吴旭, 周千慧, 张冬梅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2, 52 (11): 1179-1187.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11.005
    摘要2036)   HTML35)    PDF(pc) (2798KB)(368)   

    采用D相乳化法制备卸妆油,选择PEG-20甘油三异硬脂酸酯为乳化剂,以甘油或1,3-丁二醇为助乳化剂,选用矿物油、烷烃类、酯类中的10种油脂,系统分析油脂和多元醇在D相乳化过程中对所形成乳液的外观、电导率、微观结构和乳液类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按照m (油脂)∶m (乳化剂)∶m (助乳化剂)=6∶3∶1的比例,发现矿物油(7#、10#)、棕榈酸乙基己酯与两种多元醇均可以形成透明的卸妆油体系,而异十六烷仅可以与1,3-丁二醇作用得到相同体系。通过观察乳液外观和电导率变化,发现酯类油脂与甘油的界面张力越大,形成的体系透明度越高,粒子的粒径越小。与甘油相比,1,3-丁二醇可以提升D相乳化过程中微乳液的透明度和粒子的导电能力,更易形成双连续相结构,应用于卸妆油配方体系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纳米甲壳素基Pickering乳液辅助构筑相变微胶囊
    陈云博,李昕怡,毛志平,徐红,隋晓锋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2, 52 (12): 1286-1292.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12.004
    摘要1958)   HTML12)    PDF(pc) (2301KB)(344)   

    相变微胶囊可以通过增加传热面积和防止泄漏来提高相变材料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本文首先通过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制备了纳米甲壳素,然后利用纳米甲壳素稳定石蜡制备Pickering乳液,最后通过乳液模板法得到相变微胶囊。文章着重研究了盐酸汽蒸甲壳素的时间,纳米甲壳素悬浮液的质量分数,核壳比等变量对微胶囊表面形貌和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汽蒸时间为5 h,纳米甲壳素悬浮液质量分数为0.5%,核壳比为3∶1时,所制得的相变微胶囊粒径为29.6 μm,其熔融焓高达187.4 J/g,包覆率为71.6%。通过热重分析和加热/冷却循环测试对相变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和热循环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热循环稳定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相转化及其优异的抗炎生理活性
    张婉萍, 顾宜婷, 李旭艳, 孙志勇, 魏春红, 张冬梅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1): 1289-1297.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1.001
    摘要1919)   HTML17)    PDF(pc) (1353KB)(73)   

    含有碳酸(H2CO3)的护肤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二氧化碳(CO2)转化为H2CO3的过程并不稳定,H2CO3护肤的作用机理也尚未得到明确证实。本文对CO2在不同温度、pH值和压力条件下的水合-溶解行为进行了研究。此外,基于CO2水合转化现象,研究了CO2水合物对巨噬细胞(RAW 264.7)的炎症效应。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会减弱CO2的水合作用,而pH值和压力的升高都会促进CO2水相转化。当pH值小于6时,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当pH值在6~7之间时,提示溶液是H2CO3和HCO3-的混合物。当pH值在7~9之间时,它们主要生成HCO3-。当pH值大于9时,CO2的溶解度主要转化为CO32-。此外,CO2还能通过抑制p38蛋白的磷酸化来抑制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CO2水合物抑制了促炎因子IL-6、TNF-α的表达,并上调了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此外,CO2水合的抗炎分子机制是通过抑制p38的磷酸化来抑制MAPK信号通路。研究了CO2的水合溶解行为,这项研究揭示了CO2水合物的抗炎生物效应,为CO2护肤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用支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pH对脂肪醇醚羧酸盐性能的影响研究
    孙邦平,张璐,李俊,鞠洪斌,耿涛,姜亚洁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2, 52 (12): 1269-1277.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12.002
    摘要1919)   HTML11)    PDF(pc) (1647KB)(213)   

    详细研究了脂肪醇醚羧酸盐(AEC-9Na)在不同质量浓度和不同pH下的平衡表面张力、动态表面张力、吸附动力学、动态接触角、润湿性能、乳化性能和泡沫性能。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样品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和润湿性能,这都归因于其羧酸头基对pH的高度依赖性。在应用性能方面,碱性条件下,样品表现出良好的泡沫性能,但泡沫稳定性较差,这样的实验结果解释了乳化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为其后续的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海上高含水油田用无机复合调驱剂实验研究
    于萌, 徐国瑞, 李翔, 郑玉飞, 冯轩, 杨劲舟, 刘丰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1): 1307-1312.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1.003
    摘要1907)   HTML8)    PDF(pc) (1429KB)(62)   

    针对海上碳酸氢钠水型的高含水油田,以硅酸钠和氯化钙为主剂、聚羧酸分散剂和乳液聚合物为助剂制备了环保型无机复合调驱剂,并研究了聚羧酸分散剂类型和乳液聚合物质量浓度对调驱剂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聚羧酸分散剂的酸醚比为3.7、分子量为23 800时,聚羧酸分散剂和无机颗粒表面的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作用相互促进,可达到有效分散效果。配合使用低质量浓度乳液聚合物(500 mg/L),形成的无机复合调驱体系可进一步增强体系的黏度和强度,初始黏度从1.1 mPa·s提升至5.4 mPa·s。封堵实验表明,无机复合调驱剂能够大幅度增加流动阻力,封堵率可达82.3%。该无机复合调驱剂可实现在线注入,具有快速分散、深部调驱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在海上及其他作业空间受限的高含水油田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低渗透油藏缓释型表面活性剂纳米载体研究
    康万利,王康辉,李哲,吕伟,杨红斌,贾茹雪,何瑛琦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2, 52 (11): 1147-1154.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11.001
    摘要1820)   HTML23)    PDF(pc) (1995KB)(235)   

    为解决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驱吸附严重的问题,以蜂蜡、TX-10和去离子水分别为油相、表面活性剂和水相,采用超声乳化法在高于蜂蜡熔点温度(61 ℃)下制备纳米乳液,进一步降低温度将TX-10固定在油相内部,得到一种缓释型表面活性剂纳米载体。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粒度分析仪、界面张力仪、接触角测量仪等测定了纳米载体的包裹率以及驱油有关性能。结果表明,随着TX-10质量浓度的增加,纳米载体的平均粒径先减小后增加,在5 000 mg/L时粒径最小约105 nm,且对TX-10的包裹率约为90%;在地层温度(65 ℃)下,纳米载体可降低模拟油/水界面张力至3.24×10-2 mN/m,降低表面张力至23.3 mN/m,优于TX-10溶液,并在降低界面张力过程中表现出缓释性;此外,纳米载体可使亲油岩心表面发生润湿反转,与TX-10溶液性能相似,静吸附损失率小于0.1%,较TX-10溶液降低10倍以上;在30和65 ℃下,纳米载体的洗油效率分别是87.7%和92.3%,较TX-10溶液提高约4%。本研究制备的纳米载体可携带表面活性剂在地层孔隙中运移,与原油接触缓慢释放表面活性剂,在保证表面活性剂自身性能的同时具备抗吸附能力,对于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多重乳液在护肤类化妆品上的应用
    朱春芳, 李俊彪, 谢珍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0): 1243-1250.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0.012
    摘要1793)   HTML7)    PDF(pc) (6540KB)(71)   

    多重乳液在化妆品配方工艺中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乳化体系,其具有提升化妆品功效成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改善传统乳状液的肤感、实现功效成分的协同包载及缓释等性能,在化妆品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是化妆品乳化体系的研究热点。在配方设计及实践应用中,多重乳液结构复杂,稳定性较差,制备难度大,生产工艺应用要求高,因此在化妆品实际生产过程中未被广泛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多重乳液结构,阐述多重乳液的制备方法及稳定性影响因素,为解决多重乳液的稳定性问题提供思路,最后概述了不同类型多重乳液在护肤类化妆品上应用,展望多重乳液应用前景,旨在为多重乳液在护肤类化妆品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基于蜡酯型乳化剂的液晶结构乳状液的制备研究及应用性能表征
    沈玲华, 庄洁, 张瑾, 张倩洁, 张婉萍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1): 1320-1329.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1.005
    摘要1793)   HTML7)    PDF(pc) (8722KB)(59)   

    研究了制备工艺和配方组成(油脂、多元醇、流变调节剂和离子性成分)对蜡酯型乳化剂液晶结构形成的影响,并对其液晶结构乳状液进行了相关的应用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一罐法制备乳液更有利于该乳化剂配方体系液晶结构的形成。该乳化剂与植物油脂相溶性较好,乳化能力较佳,对于植物来源酯类油脂,遵循油水界面张力越小,乳化效果越佳,越有利于液晶结构形成的规律;甘油的添加能使体系保持最初优异的液晶结构及其稳定性,但1,3-丁二醇会由于其氢键与水形成的水合基团扰乱界面膜分子排列,从而使体系的液晶结构完整性及稳定性有所降低;离子性成分的添加可通过增加乳化剂紧密排列来明显增强体系的液晶结构;天然流变调节剂的加入,如AX和Tara,可以增强体系液晶结构的高温稳定性,而卡波类可增强其低温稳定性。同时,通过对液晶结构乳状液应用性能的研究发现,使用蜡酯型乳化剂制备得到的液晶结构乳状液保湿性能明显优于普通结构乳状液,且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长链烷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在驱油用油水界面行为的分子模拟研究
    易飞, 孟繁涛, 陈斌, 徐浩, 吴晓燕, 李晓亮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0): 1166-1171.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0.003
    摘要1778)   HTML6)    PDF(pc) (5799KB)(42)   

    随着化学驱规模化实施,表面活性剂的需求量猛增,而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由于其优异的界面活性、抗盐性能及绿色环保等特点,是适合油田多场景开采的一类高效驱油剂。为从分子尺度探究长链烷基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并解释提采机制,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不同疏水链长和亲水基团的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油水界面行为和微观分子构型。通过与实验数据相互验证,为宏观实验现象提供了微观分子层面解释,并归纳了长链烷基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的界面作用机制,为根据分子模拟界面迁移及分布规律进行驱油剂设计提供指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美藤果发酵多肽对液晶乳液结构的影响
    刘晓纯, 罗婷婷, 戴洁, 陈来成, 何秋星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2): 1456-1464.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2.007
    摘要1729)   HTML9)    PDF(pc) (7558KB)(34)   

    为研究美藤果多肽对液晶乳液的作用机制,通过制备以美藤果发酵多肽作为活性成分的水包油液晶乳液,采用偏光显微镜、粒度仪、热重-差热同步测定系统、流变仪等对液晶乳液在不同发酵产物浓度下的微观结构、粒径、稳定性、热力学特性和流变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美藤果发酵多肽液晶乳液的平均粒径为(25.7±2.8) μm,液晶结构完整、乳液稳定性好,1%的美藤果多肽添加量的乳液其结合水含量占比、液晶含量均较3%,5%的美藤果多肽添加量的乳液多;通过流变学显示,液晶乳液黏度随剪切速率变化曲线展现剪切变稀现象,属于非牛顿流体;1%添加量的液晶乳液其滞后面积、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均大于空白乳液、3%,5%液晶乳液,表明其触变性大,抗剪切能力强,1%添加量的液晶乳液中多肽的亲水性氨基酸残基与水相结合,其疏水性氨基酸残基进入油相,在油水界面形成一层黏弹膜,使得液晶乳液具有更稳定的三维网络结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氧化型谷胱甘肽凝聚及其在染料去除中的应用
    张月, 刘玉, 赵莉, 王策, 徐宝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2): 1423-1430.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2.003
    摘要1682)   HTML10)    PDF(pc) (6082KB)(38)   

    在静电和疏水作用的共同驱动下,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混合发生凝聚,利用此凝聚过程可以实现从水中提取染料的目的。文章分析了GSSG-DDAB (摩尔比为1∶4)的凝聚作用随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观察到形成了浑浊的液滴悬浮液,而在碱性pH值下发生分相,凝聚相作为上层自动分离出来。我们选用了5种带不同电荷的染料,包括亮黄、酸性红13、甲酚紫、铬蓝SE和4-羟基偶氮苯,染料在酸性条件下加入GSSG-DDAB悬浮液中,然后将pH值调至约10时,染料在凝聚相中富集,从体系中自发分离出来,漂浮在溶液表面,实现对染料的富集和去除,结果均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效率(均超过85%)。GSSG与DDAB的凝聚作用为处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提取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高产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郑兰健,臧颖,林潼,谢懿雯,王红蕾
    日用化学工业    2022, 52 (9): 937-944.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09.004
    摘要1621)   HTML17)    PDF(pc) (1235KB)(292)   

    为降低生物表面活性剂使用成本且缓解厨余油带来的环境压力,从实验室前期原油污染土壤筛选保存的菌株出发,通过原油培养基初筛和乳化指数、表面张力测定等复筛,筛选具有较高表面活性的菌株。同时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生物表面活性剂A产量,并对其理化性质、乳化性和增溶性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较高表面活性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Y-1(Pseudomonas aeruginosa AY-1)。该菌株在35 ℃、pH 8.0、摇床转速180 r/min、厨余油50 g/L、硝酸钠2 g/L发酵96 h产生5.86 g/L鼠李糖脂,其临界胶束质量浓度(cmc)为200 mg/L,且在温度4~120 ℃、pH 2~12和NaCl含量0~20%(w/%)等条件下均具有较高表面张力稳定性。同时进一步研究了该菌株产生的鼠李糖脂对不同疏水化合物(甲苯、正己烷、环己烷、庚烷和十六烷)的乳化性能和多环芳烃(菲和芘)的增溶效果,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生的鼠李糖脂对十六烷的乳化效果最好且对多环芳烃中的菲和芘具有明显的增溶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天然生物质材料的制备、性质与应用(Ⅹ)——高黏稳定的水溶性微生物多糖:黄原胶
    吕妮雅, 张燕爽, 韩桂梅, 范金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0): 1172-1180.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0.004
    摘要1617)   HTML8)    PDF(pc) (6644KB)(38)   

    黄原胶是由黄单胞菌属产生的胞外多糖,是由一系列五糖重复单元链接形成的高分子杂多糖聚合物。黄原胶及其衍生物以其优异的稳定性、增稠性、乳化性、悬浮性、流变性、耐酸碱性、耐温性,耐盐性等性能,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学品、食品、医药、水处理、石油开采等多个行业领域。本文介绍了黄原胶的结构、性质、生产方法和改性技术,以及黄原胶寡糖的性质、制备和分离纯化方法,并概述了黄原胶及其改性产物的应用情况,提及了当前黄原胶生产中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不同品种蝴蝶兰黄酮代谢途径分析
    程灵,汪建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2, 52 (12): 1293-1299.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12.005
    摘要1570)   HTML5)    PDF(pc) (1397KB)(35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研究18种蝴蝶兰的黄酮代谢途径。建立HPLC技术分析黄酮代谢途径(调控颜色)。使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进一步分析蝴蝶兰黄酮代谢途径关键基因表达水平;农杆菌介导瞬时转化蝴蝶兰,获得转基因株系。蝴蝶兰HPLC分离技术可成功分离29种组分,与其它物种葡萄、风信子差别较大;使用Real-Time PCR分析不同品种蝴蝶兰黄酮代谢途径关键基因,发现不同品种的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黄烷酮-3-羟化酶(Flavonol-3-hydroxylase,F3H)以及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时空表达模式基本一致;农杆菌介导法构建关键酶基因RNAi干扰载体瞬时转化蝴蝶兰,黄酮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干扰表达会淡化蝴蝶兰颜色。建立了蝴蝶兰黄酮代谢途径的HPLC研究方法,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对蝴蝶兰花色调控机理的揭示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表面活性聚集体稳定非水相泡沫的实验研究
    张自伟, 燕永利, 贺炳成, 豆龙龙, 史松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0): 1181-1190.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0.005
    摘要1543)   HTML7)    PDF(pc) (6946KB)(43)   

    非水相泡沫在化妆品、多孔材料、生物医药、油气开发等方向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表面张力较低等原因导致发泡困难,稳定性差,因此与泡沫相关的领域,一直是被攻克的难点。表面活性聚集体具有密度高,有序性良好等性质,可有效降低界面张力,被广泛应用于相关领域。文章以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主剂,与甲酰胺和癸醇融合,制备出不同的表面活性聚集体并对其表征,观察非水相溶剂的起泡性和稳定性能。 结果表明:表面活性聚集体均为层状液晶结构,属于非牛顿流体,有剪切-稀释的流变现象,并且表面活性剂的含量越高,表面活性聚集体层状液晶的结构越稳定,泡沫随层状液晶质量含量上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SDBS/癸醇/甲酰胺的稳泡能力优于SDS/癸醇/甲酰胺,以甲酰胺为非水相时,SDBS/癸醇/甲酰胺中层状液晶为60%(w/%)时,泡沫稳定时长55 h以上。当非水相为癸醇时,SDBS/癸醇/甲酰胺中层状液晶为60%(w/%)时,泡沫稳定时长6 h以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常用化妆品成型技术(Ⅵ)——固液兼备:半固体
    唐文俊,王长运,徐桂云,牛千雪,范金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2, 52 (12): 1278-1285.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12.003
    摘要1514)   HTML11)    PDF(pc) (1190KB)(406)   

    半固体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种物质形态,也是一类极其重要的产品剂型。兼具固体和液体特性的半固体属于浓分散体系,具有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性。半固体一般是由有效成分和适宜基质经均匀混合而得的具有适当稠度的膏状制剂,在医药、化妆品、日用化工、食品、农业、造纸、纺织、印染、材料等诸多行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半固体作为一类极其重要的化妆品制剂,具有品类丰富、制作简单、便于使用、产品稳定、功能多样等优点。本文介绍了半固体的组成和流变性能、半固体的基质和有效成分、半固体的制备基本要求和制备方法以及几类典型半固体化妆品的性能、组成和应用,并简析了半固体化妆品的研发应持续关注的方面和重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复杂泡沫体系排液动力学研究进展
    燕永利,蔡雨秀,豆龙龙,曹玉霞
    日用化学工业    2022, 52 (9): 1011-1015.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09.014
    摘要1512)   HTML15)    PDF(pc) (1140KB)(499)   

    看似普通的小气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医药卫生等领域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含有不同精细结构的复杂泡沫体系而言,其具有更加丰富的流动和稳定特性。本文针对这类复杂泡沫体系,包括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稳定泡沫、纳米颗粒稳定泡沫和油水混相泡沫的排液动力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做一总结评述。聚焦复杂泡沫体系中精细结构对其排液行为的影响机制,通过文献调研指明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与手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常用化妆品成型技术(Ⅲ)——液固飞扬:气雾剂和喷雾剂
    于昕琪,隋振全,徐桂云,范金石
    日用化学工业    2022, 52 (9): 930-936.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09.003
    摘要1424)   HTML28)    PDF(pc) (1047KB)(635)   

    气雾剂和喷雾剂是一类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泛、发展前景广阔的精细化工产品制剂,通过压力装置使液(固)态功效成分分散为分散度高、表面积巨大的细小液滴(颗粒),使功效成分均匀地分布在应用场所的立体空间里或作用对象的表面上以充分发挥其功能效用。本文介绍了气雾剂和喷雾剂的发展历程、产品特性、工作原理、装置构件、关键材料、制备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有选择地介绍了近年来气雾剂和喷雾剂在个人护理、卫生保健、家用清洁和生物药剂等方面的典型应用情况,并简析了气雾剂和喷雾剂未来的研发重点和发展趋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天然生物质材料的制备、性质与应用(Ⅻ)——多功能酸性植物杂多糖:果胶
    刘雅迪, 郭凯越, 高阿秀, 周业杰, 范金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2): 1414-1422.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2.002
    摘要1384)   HTML17)    PDF(pc) (8209KB)(40)   

    果胶是一种组成和结构复杂的天然植物亲水性胶体,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细胞中。因果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稳定性、胶凝性、乳化性等性质以及安全无毒、生物相容性良好、可生物降解的天然属性和降低胆固醇、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等多种生理活性,且利用其分子结构中的羟基、羧基、糖苷键等活性官能团进行物理、化学、酶处理及复合改性后能显著改善其理化性质、增强其功效性能,使得果胶及其改性产物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日用化工、功能材料、可降解生物质材料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浅述了果胶的来源、结构和典型理化性质与功能特性,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果胶的提取方法、分离纯化技术和改性手段,同时概述了果胶及其改性产物的应用情况,并提及了果胶及其改性产物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将来的研发方向和发展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金属离子Mn2+α-烯烃磺酸钠/月桂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蠕虫状胶束形成的调控作用研究
    储鹏举, 余晓玲, 侯克期, 王文慧, 李隆杰, 葛际江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6): 621-629.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06.001
    摘要1371)   HTML14)    PDF(pc) (6757KB)(55)   

    Mn2+可诱导阴离子表面活性剂α-烯烃磺酸钠(AOS)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LHSB)的混合物形成蠕虫状胶束。在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1%~5%范围内,研究了AOS与LHSB质量比、Mn2+质量分数、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及温度对蠕虫状胶束黏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OS与LHSB质量比从1:9变为9:1以及Mn2+质量分数的增加,表面活性剂溶液黏度先增大后减小。体系的零剪切黏度随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指数增加。常温下研究了表面活性剂黏度的变化规律,测得AOS与LHSB质量比为3:7时体系黏度最大,且当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2%时的最佳Mn2+含量为0.5%,此时零剪切黏度为9 030.9 mPa·s。用冷冻透射电镜(cryo-TEM)观察胶束形态,发现此时溶液中蠕虫状胶束较长,网络结构紧密,呈现出良好的线性黏弹性。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Mn2+质量分数对蠕虫状胶束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我国化妆品原料安全信息库的建立及其应用展望
    苏哲,胡康,王钢力,路勇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2, 52 (11): 1221-1228.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11.011
    摘要1347)   HTML21)    PDF(pc) (1003KB)(262)   

    在新修订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背景下,国家药监局构建了全新的化妆品法规和技术体系,加强了化妆品原料管理和安全评估,并提出化妆品原料安全信息报送相关要求。中检院结合法规要求和监管实际需求,围绕化妆品原料的精细化管理开展一系列相关研究,包括原料分类和关键特征、原料基本信息、原料鉴别和特征性指标、风险信息和控制指标、安全信息使用等,并据此建设“化妆品原料安全信息登记平台”,用于化妆品原料安全信息的规范化填报和管理。通过对化妆品原料安全信息的收集、利用和分析,同时对化妆品法规标准相关数据库不断研究整合,将在我国逐步构建起科学高效的“化妆品原料安全信息库”,在化妆品技术监管工作中提供有力的大数据支撑,不断提高我国的化妆品监管和安全性评价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生物信息学及数字技术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概况
    于笑乾,贾焱,李钧翔,何聪芬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2, 52 (12): 1359-1365.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12.015
    摘要1339)   HTML15)    PDF(pc) (990KB)(270)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在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等诸多环节使用了相关技术。本文从组学、网络药理学等生物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管理、AI与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出发,介绍了各个技术的概念,综述了各项技术在化妆品或其他相关领域的相应环节中的应用。这些信息将有助于了解化妆品领域的数字化进展,为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在化妆品领域的使用提供新的见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天然生物质材料的制备、性质与应用(Ⅺ)——高支化的高浓低黏植物多糖:阿拉伯胶
    赵以墨, 王嘉麟, 吴放, 熊海平, 薛鹏程, 范金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1): 1298-1306.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1.002
    摘要1338)   HTML7)    PDF(pc) (2066KB)(43)   

    阿拉伯胶是一种来源于合金欢树(Acacia sengal (L.) Willdenow)及其它亲近树种的具有高度支化结构和复杂组成的天然植物胶。因阿拉伯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增稠性、乳化性、稳定性等性质以及安全无毒、生物相容性良好、可生物降解的天然属性,且利用其分子结构中的羟基、糖苷键等活性官能团进行物理、化学、酶处理及共混/复合后能显著改善其理化性质、增强其功效性能,使得阿拉伯胶及其改性产物和复合物在日用化工、食品、医药、纺织印染、油墨、功能材料等多个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浅述了阿拉伯胶的名称、来源、结构和典型理化性质与功能特性,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阿拉伯胶的提取方法和再加工工艺,同时介绍了阿拉伯胶及其改性产物和复合物的应用情况,并提及了阿拉伯胶及其改性产物和复合物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发方向与发展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重组人钙网蛋白促雄激素性脱发小鼠毛发再生的作用研究
    贺改英, 吴首标, 刘树涛, 魏东东, 崔俊生, 王毅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 54 (11): 1313-1319.   doi: 10.3969/j.issn.2097-2806.2024.11.004
    摘要1331)   HTML7)    PDF(pc) (2705KB)(38)   

    研究重组人钙网蛋白(recombinant human calreticulin,rh-CRT)促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小鼠毛发再生的作用。建立AGA小鼠模型,局部应用rh-CRT,研究rh-CRT对毛发再生的影响。通过观察不同时间毛发整体外观和局部外观评估毛发的再生,采用颜色测试仪检测皮肤的黑色素指数,利用皮肤镜观察不同类型毛发直径的变化,扫描电镜检测毛小皮的改变,并进一步通过HE染色研究皮肤和真皮脂肪厚度以及毛囊的数量。结果发现,rh-CRT促进AGA小鼠毛发的再生,增加黑色素指数,并显著提高AGA小鼠粗毛和细毛的直径,修复睾酮组(testosterone,TES)诱导的毛小皮的损伤。从皮肤冠状面观察发现rh-CRT显著促进AGA小鼠毛囊数量的表达,并增加皮肤和真皮脂肪的厚度。这些结果表明rh-CRT可以促进AGA小鼠毛发的再生,在防脱产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常用化妆品成型技术(V)——仿生物膜:脂质体
    石晶,冯云,亓玺,徐桂云,范金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2, 52 (11): 1162-1168.   doi: 10.3969/j.issn.1001-1803.2022.11.003
    摘要1323)   HTML22)    PDF(pc) (1340KB)(404)   

    脂质体是由磷脂等双亲性物质形成的内部为水相、具有类细胞膜结构的双分子层闭合囊泡,可同时将脂溶性活性物和水溶性活性物分别包封于脂质双层膜及内部的水相中。脂质体作为一种与生物膜结构高度相似,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体内可降解、无毒、无免疫原性、副作用低、靶向输送、缓释控释等多种优良特性的一类功效成分载体,已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多个行业领域中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介绍了脂质体的组成、结构、分类、理化性质和制备方法,并简析了脂质体剂型的特点及与药品、化妆品应用密切相关的透皮吸收机理,同时对脂质体在医疗、食品、化妆品中的应用情况及未来研发方向做了简要概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