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板垣宏,姜永恺.21世纪的化学纤维工业[J].合成纤维工业,1997,20(1):35-40. [2] 季媛.涤纶用抗静电剂PEEJ的试制及其应用性能的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6. [3] Murphy J.Additives for plastics handbook [M].Elsevier,2001. [4] Amarasekera J.Conductive plastics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J].Reinforced Plastics,2005,49(8):38-41. [5] 孙玉,郑帼,窦春花.烷基磷酸酯钾盐在聚酯短纤维上的应用[J].纺织学报,2006,27(5):73-75. [6] 魏长江,孙威.静电的危害及其安全防护[J].农机化研究,2001(1):108-109. [7] 李燕云,尹振晏,朱严瑾.抗静电剂综述[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3,11(1):28-33. [8] 丁星星,王培培,刘虎,等.抗静电剂的种类及在各种纺织面料的应用和选择[J].科技传播,2012(1):78. [9] 王培义,阎铨钊,赵金凤.单烷基磷酸酯合成条件的优化[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8(1):52-55. [10] 徐进云,魏俊富,郑帼,等.烷基磷酸酯钾盐乳液性能的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0(2):45-47. [11] 魏玉娟,师伟力.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现状及发展[J].河北化工,2004,27(1):1-5. [12] 梁润萍,韩效良.磷酸酯系列化产品开发与应用[C]//全国工业表面活性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大连:全国工业表面活性剂中心,2000:199-206. [13] 李珂,王明,付承臣.响应面法优化涤纶织物抗静电整理工艺[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36-40. [14] 洪加勇,吴明华,缪凯伦,等.锦纶耐久抗静电剂PED的应用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6,35(5):663-667. [15] 贺晓丽.纺织品的抗静电整理[J].天津纺织科技,2006,44(2):5-9. [16] 桂在斌.抗静电涤纶的开发现状与展望[J].合成技术及应用,2005,20(1):30-33. [17] 黄犇犇.新型软质PVC抗静电与阻燃改性的研究[D].郑州:中原工学院,2009. [18] 冯云生,佟白.聚醚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对涤纶和锦纶织物的抗静电研究[J].染整技术,2017(2):4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