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可,任艳滨,卢祥国,等.复配表面活性剂对复合驱油体系性能影响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7,37(5):305-308 [2] 王伟,岳湘安,王敏,等.龙虎泡低渗透油田聚表二元复合驱实验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7(4):42-45. [3] 王志宁,李干佐,牟建海,等.混合羧酸盐复合驱油体系的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4,34(1):9-11. [4] 魏发林,岳湘安,张继红.表面活性剂对低渗油湿灰岩表面性质及渗吸行为的影响[J].油田化学,2004,21(1):52-55. [5] 肖曾利,蒲春生,秦文龙,等.低渗油藏非线性渗流特征及其影响[J].石油钻采工艺,2007,29(3):105-107. [6] 付静,周晓君,孙宝江,等.低渗裂缝性油藏渗透率的影响因素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8,30(2):69-71. [7] 李勇明,李新勇,郭建春,等.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采收率的正交试验分析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6):49-51. [8] 王瑞飞,陈明强,孙卫.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类评价[J].地球学报,2008,29(2):213-220. [9] 邵创国,高永利,林光荣,等.特低渗透储层提高水驱油效率实验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3):23-27. [10] 李先杰.驱油过程中的油水乳化对波及效率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3(11):28-30. [11] 祝仰文.乳状液提高驱油效率的实验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17,47(8):435-4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