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南, 程林松, 陈泓全, 等. 超低渗透油藏注水方式研究[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4) : 3.
|
[2] |
高辉, 王美强, 尚水龙. 应用恒速压汞定量评价特低渗透砂岩的微观孔喉非均质性——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储层为例[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4) : 8.
|
[3] |
齐亚东, 雷群, 于荣泽, 等. 影响特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效果的因素分析[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 37 (2) : 6.
|
[4] |
李中超, 陈洪德, 余成林, 等. 严重非均质油藏注水开发流体动力地质作用[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2) : 209-214.
|
[5] |
王瑞飞, 沈平平, 宋子齐, 等.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微观孔喉特征[J]. 石油学报, 2009, 30 (4) : 5.
|
[6] |
向勇, 侯力, 杜猛, 等. 中国CCUS-EOR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3, 30 (2) : 1-17.
|
[7] |
邓一荣, 汪永红, 赵岩杰, 等. 碳中和背景下二氧化碳封存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学前缘, 2023, 30 (4) : 429-439.
doi: 10.13745/j.esf.sf.2023.2.70
|
[8] |
王维波, 汤瑞佳, 江绍静, 等. 延长石油煤化工CO2捕集, 利用与封存CCUS工程实践[J]. 非常规油气, 2021, 8 (2) : 8.
|
[9] |
Abedini A, Torabi F. On the CO2 storage potential of cyclic CO2 injection process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J]. Fuel, 2014, 124 (15) : 14-27.
|
[10] |
何晓东. 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中的水岩化学作用机制研究[D]. 西安: 长安大学, 2023.
|
[11] |
李勇明, 郭建春, 赵金洲.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酸岩反应理论模型研究及应用[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11 (2) : 5.
|
[12] |
王卫东. 鄂南长8超低渗透油藏注CO2过程中储层伤害实验研究[D]. 青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22.
|
[13] |
斯扬. 姬塬地区长8、长9低渗透砂岩油藏地层水与油藏的关系研究[D]. 西安: 西北大学, 2019.
|
[14] |
史宏才, 朱江庆, 王诗中, 等. 高温下矿物-水反应对油层伤害的模拟研究[J]. 油田化学, 1997, 12 (1) : 4.
|
[15] |
姚军, 刘丕养, 黄朝琴, 等. 碳酸盐岩油藏酸岩反应流动模拟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 2017, 42 (8) : 9.
|
[16] |
王琛, 李天太, 高辉, 等. CO2驱沥青质沉积量对致密砂岩油藏采收率的影响机理[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8, 25 (3) : 5.
|
[17] |
王千, 杨胜来, 拜杰, 等. CO2驱油过程中孔喉结构对储层岩石物性变化的影响[J]. 石油学报, 2021, 42 (5) : 16.
|
[18] |
钱坤, 杨胜来, 黄飞, 等. 注CO2过程中沥青质沉淀对低渗储层的伤害及对润湿性的影响[J]. 油田化学, 2020, 37 (3) : 6.
|
[19] |
Hao Lei, Shenglai Yang, Kun Qian,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sphaltene precipitation envelope[J]. Energy & Fuels, 2015, 29 (11) : 7.
|
[20] |
党海龙, 姜汉桥, 王小锋, 等. 延长组长6低渗油藏高温高压条件下裂缝对渗吸效率的影响[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20, 49 (2) : 6.
|
[21] |
赵清民, 吕成远, 孙侃, 等. 特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对CO2驱特征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3, 13 (32) : 4.
|
[22] |
白松涛, 程道解, 万金彬, 等. 砂岩岩石核磁共振T2谱定量表征[J]. 石油学报, 2016, 37 (3) : 4.
|
[23] |
苗万春, 何善斌, 张兴, 等. 致密砂岩油藏CO2驱替沥青质沉积及储层伤害特征[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8 (5) : 8.
|
[24] |
肖娜, 李实, 林梅钦, 等. CO2-水-岩石相互作用对砂岩储集层润湿性影响机理[J]. 新疆石油地质, 2017, 38 (4) : 6.
|
[25] |
赵习森, 杨红, 陈龙龙, 等. 延长油田化子坪油区长6油层CO2驱油与封存潜力分析[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4 (1) : 7.
|
[26] |
杨鹏. 原油沥青质沉积堵塞预测与防治技术研究[D]. 成都: 西南石油大学,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