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吕海丽.碳十三异构脂肪醇醚合成研究[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6,32(3):23-27. [2] 南京康迪雅化学有限公司.MULTISO 13异构十三醇乙氧基化物[J].印染助剂,2001,18(1):38-39. [3] 苏连建,王慧.异构醇型特种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1,34(8):23-26.[4] 王宗乾,李长龙,杨青.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制备及表征[J].纺织学报,2012,33(3):58-62. [5] 陈玲,许虎君,陈雪,等.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的合成和性能[J].化学试剂,2012,34(4):349-352. [6] 李全伟,李磊.异构醇醚在超浓缩洗衣液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7(2):27-33. [7] 房秀敏,江明.表面活性剂复配与浊点的关系[J].印染助剂,1994(3):18-20. [8] 蒋萍初,田亮.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浊点的测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4(1):43-49. [9] 房秀敏.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浊点及其影响因素[J].精细石油化工,1997(2):1-4. [10] 范拴喜.添加剂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浊点的影响[J].化学工程师,2010(1):55-60. [11] 张晓光,张高勇,董金凤,等.添加剂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浊点的影响[J].日用化学工业,2002,32(4):7-10. [12] 赵国玺,朱?瑶.表面活性剂作用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532. [13] Lundsted L G,Schmolka I R.Block and graft copolymerization [M].London:John Wiley & Sons,1976:167. [14] 李作锋,潭惠民.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22(4):13-14. [15] 袁仕扬,何小平,叶志虹.表面活性剂泡沫的影响因素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0(2):30-32. [16] 王琦,习海玲,左言军.泡沫性能评价方法及稳定性影响因素综述[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7,28(2):25-30. |